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您好,我家孩子從小就精力旺盛,在肚子裏的時候就老踢我,胎動特別強烈。出生後雙腿特別有勁兒,能爬會走之後更是到處搗亂,晚上也總折騰不睡覺,好像身上有用不完的力氣似的。我和婆婆兩個人看他都不夠,好不容易送進幼兒園,麻煩事也特別多,現在上小學了,被老師反映注意力總不集中,好像凳子上有釘子似的,坐不住,一點也不省心。我現在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活潑好動,還是多動症了,您説我有必要帶他去醫院檢查嗎?
其實,類似這樣的疑惑,很多家長都有。都説孩子的天性就活潑好動,可當自己家孩子表現的比周圍大部分孩子都好動的時候,總免不得擔心他是不是有多動症。
事實上,好動和多動,想要區分並不困難,只要父母能找對方向。
01孩子好動或是多動,區別在哪?1)動作靈活性
好動的孩子,天性就屬於愛刺激的那一類。他們的動作通常十分靈活,如果前面有危險,會巧妙避過。
而多動症是一種神經系統障礙疾病,在肢體運動方面並不是很協調,日常生活中特別容易摔倒或者受傷。
如果你家孩子不存在這類問題,多半是好動。
2)目標規劃性
好動的孩子通常挑戰某一件事是存在目的性的,要麼滿足自己的探索欲,要麼獲取經驗。
多動的孩子就不一定了,他們只是純粹在動,並沒有想自己這樣動是為了幹什麼,而且不能有始有終,常常中途放棄。
3)是否專注
好動的孩子並不是在所有場合都注意力不集中的,在面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時,同樣不希望被人打擾。只是平時的運動細胞比較發達,如果不動來動去,就覺得渾身不舒服。
而多動的孩子,注意力就難以集中了,不論幹什麼事都顯得很亢奮。
4)是否有自控力
好動的孩子如果受到父母或老師的嚴厲呵斥,還是能安靜下來的。
但多動的孩子不管怎麼説,都無法配合,即便在一些特別安靜的公共場所,也表現得吵吵鬧鬧。
如果孩子是多動症,就要及時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如果孩子只是好動,家長就要想辦法幫他改善注意力。
02關於注意力一.寶寶注意力的逐步發展
儘管尚在腹中時,寶寶的感覺器官就已發育完善,但感覺並未正確形成。除了需要被刺激引發之外,感覺還需要有經驗的積累。
寶寶出生的那段時間,外界過多、過強的刺激,會對他們造成極大的迷惑,因而需要很長時間的互動才能完善認知。
相對來説,寶寶的腦部發育要領先身體發育,而他們的神經網絡結構與經驗是成正比的。
也就是説,孩子接觸到的東西越多,腦部發展越好。正是這個緣故,此時孩子的注意力是沒有選擇性的。
就像坐在一個有花香、有音樂的房間裏,大人仍然可以靜下心來完成自己的工作,但孩子不行,因為所有的刺激對他們來説都是平等的,沒有輕重緩急之分。
寶寶要形成注意力,就需要逐漸通過搜尋和捕捉行為,指向他們把注意力集中於偏愛的事物之上。
二.注意力曲線
在《注意力缺陷——打敗分心與焦慮》一書中,提出了注意力與刺激之間的關係。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注意力會隨着外界刺激的大小產生變化,表現為一條道U形的曲線。
簡單來説,就是一件事對一個人產生刺激的大小,會決定他們感到興奮還是無聊,而興奮以及無聊的程度就被稱作刺激水平。
但刺激過高或過低都會降低注意力,因為極度無聊和極度亢奮,對大腦安心工作都是不利的。
只有刺激不高也不低,才能讓注意力有可能達到峯值,此時腎上腺素的分泌水平適中,情緒穩定,邏輯思維也較為合理。
三.大腦如何保持專注?
正在發育階段的孩子,相比成年人來説,大腦的可塑性更強。
也就是説,當他們正在思考時,神經突觸會變得越來越強大。當孩子同時注意到很多件事物,並在其中進行切換時,就會分泌多巴胺刺激大腦。
美國聯邦航空署和密歇根大學曾經合作進行了一系列研究,通過核磁檢測發現,在相同的情況下處理多重任務,比單獨解決一個任務花費的時間更長。
換言之,當注意力被分散時,效率也會降低。
多巴胺並非越多越好,想讓一個人進入沉思和專注的狀態,需要複合胺帶來平靜。
03改善孩子的注意力,父母要怎麼做?好消息是,注意力是後天逐漸發展的,這代表它可以通過鍛鍊來增強。
而想要改善孩子的注意力,父母需要從細節做起。因為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通常可分為外部干擾和內部因素兩種。
外部干擾即外界的噪音、不舒服的桌椅燈光以及信息豐富的網絡、尚未完成的家務等等。
而內部因素,多半出於身體和精神層面。比如孩子覺得累了、餓了或者生病了,對當前要完成的任務不感興趣,近期特別焦慮等等。
●如何訓練?
1)從視覺和聽覺入手
培養孩子的視覺注意力有多個方向。
靜視:讓孩子對房間內的一切擺設一目瞭然,並在其中尋找一樣特定的東西。
行視:即邊走邊看,用中等的速度穿過房間,而後回憶起裏面大概擺了些什麼物體。
拋視:找一些乾淨的紙片寫上數字,然後像天女散花一樣從上空拋下,儘量讓孩子説出都看到了些什麼。
速視:把10張不同的撲克牌分散放在桌面上,給孩子看一段短暫的時間後,翻一面讓他回憶某個位置放的是什麼?
聽覺就很簡單了,比如在同一段時間內給孩子播放多種聲音,讓他嘗試着從中抽離出一種特定的聲音聆聽。
2)降低環境干擾
孩子在家中需要專注時,父母要給他提供一個舒適且安靜的環境。最好是一個單獨的空間,物品擺放有序,不至於讓人眼花繚亂。
其次,要避免製造過多噪音,也不要每隔一段時間跟孩子説話或者送牛奶、水果,以免分散或打斷孩子的注意力。
3)增強抗干擾能力
家長平時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進行自我放鬆,比如找一張椅子或者牀,讓孩子以自己最為放鬆舒適的姿勢坐在上面,然後控制身體各個不同部位休息。
比如先讓腳放鬆,然後再到軀幹,到左右手,到頸部,最後到頭部。孩子掌握之後,很快就能獲得平靜。
這其實就是一種簡單的入定,當孩子到達這種程度,外界的紛擾對他們來説就不算什麼了。
多參加這樣的靜心訓練和穩定情緒訓練,孩子的抗干擾能力會大大提升。
4)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即便孩子注意力不好,家長也不要打擊他。
孩子的自信是需要多多肯定和鼓勵來獲得的,要儘量避免自己在語言、表情或情緒上給孩子負面暗示。
事實上孩子注意力不好,不必太過着急,隨着年齡階段的發展專注時間,也是會往上提升的。
一般3歲左右的孩子只能維持3~5分鐘的專注;4歲孩子為10分鐘;5~6歲為10~15分鐘;以此往上類推,一直到12歲左右,就能維持25~30分鐘的專注了。
只要孩子是好動,就無需太過焦慮。通過日常細節幫他們改善,並培養相關能力,相信不久就會有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