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飄香,科學食用“粽”沒錯

吃粽子是端午節傳統習俗中的重頭戲。在粽子傳承與各地習俗差異,粽子的種類繁多,璀璨紛呈,有肉餡、生果餡、果醬餡、棗餡、栗子餡等等琳琅滿目,品種多了,選擇困難了,大多數人不止嘗試一種口味,其中也不乏有人會每種口味來一個。端午將至,在此鄭重提醒大家:由於粽子高脂肪高糖分的特點,如果食用不當極易引起消化不良等健康問題,要科學食用粽子。

1.吃粽子要定量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同時升血糖的速度較大米快,而且缺乏膳食纖維,含過多的脂肪、鹽或糖。如一個普通的鹹肉粽子,含米量約一至一碗半的飯,400~500大卡熱量。因此,建議每次可以少吃一點,或者選擇小一點的粽子。尤其是正在減肥的MM更不能多吃,在食用中務必控制數量。對於成年人來説,一餐食用50g,1~2個小粽子就可以滿足正常的能量需求了。

2.趁熱吃

粽子主要成分糯米的澱粉以支鏈澱粉為主,放涼後支鏈澱粉會形成比較緻密的結構,黏性和韌性增大,影響消化速度。有研究發現,而放冷後冷糯米飯比熱糯米飯升血糖指數更高。加了油脂、肉、蛋黃的粽子更不宜冷吃。總體而言還是吃新鮮包出來的熱粽子比較健康,不要把它放冷之後來回加熱。

3.粽子當主食吃

粽子主要成分是糯米,屬於糧食,因此吃的時候要相應減少米飯、饅頭、麪條等主食,否則會帶來過多的澱粉引起體重上升,還可能過於飽脹引起消化不良。作為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更合適。

4.搭配着其他食物一起吃

粽子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較快,因此容易吃的飽餓的快。一旦餓了,會感覺餓得特別強烈。如果多吃些蔬菜和適量蛋白質類食物來配合,吃粽子之後就不會有這麼強的飢餓反應;因此,粽子不宜作為一餐當中的唯一食品,一定要注意合理搭配着吃。尤其是糖尿病人更要注意,因為他們的血糖控制能力本來就差,特別容易大起大落(糖尿病人如何科學吃粽子已為大家準備)。

5.特殊人羣吃粽子

老人和孩子的腸胃功能相對較弱,建議選擇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糧、薯類、少油、少肉的粽子。最好自己動手製作,吃剛包好的熱粽子,既能帶孩子享受傳統食品製作的樂趣,在健康上又能比較安心。

胃腸道功能差的人建議選擇非糯米粽子,以粗糧、雜糧、薯類為主料的粽子,儘量少吃,吃時搭配蔬菜水果,細嚼慢嚥,便於消化。痛風病患者建議避免選用海鮮、魚、肉類的粽子,同時要多喝水。糖尿病患者儘量避免選用加了紅棗、豆沙的粽子,建議選擇什錦水果粽子,或者含有粗糧、薯類、少油、少鹽的粽子,也可以選擇專門的低升血糖指數的大米做成的粽子,並且要注意不過量食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3 字。

轉載請註明: 端午粽飄香,科學食用“粽”沒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