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何預防寶寶貧血這4種食療方法,值得看看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健康

可馨育兒

導讀:嬰幼兒患上營養不良性貧血,由於缺乏造血必需的營養素可導致貧血。嬰幼兒期是營養不良性貧血的高發期,特別是不足3歲的嬰幼兒。

如何預防寶寶貧血?這4種食療方法,值得看看

如何避免營養不良貧血

普通人體血液裏的紅細胞充滿血紅蛋白,其主要成分有蛋白質與鐵。新生兒出生之後主要飲食有奶類,通常不易發生缺乏蛋白質,鐵就不同了,不管是奶製品還是母乳,都沒有過多的含鐵量。可馨育兒説,如果家長不注重在嬰幼兒的食譜中加入鐵質,易出現缺鐵性貧血。還有,若嬰兒長時間腹瀉、食慾不振、嘔吐、慢性疾病竺產,導致鐵質排出消耗增加,也可導致嬰兒營養不良性貧血。

臨牀顯示,我們經常會把血紅蛋白在80-120g/L為輕度貧血,60-80g/L為中度貧血,低於60g/L為重度貧血。患有輕度貧血的嬰兒,通常表現為精神略有低迷、面色蒼白、愛糾纏、食慾不振、體重虛弱、經常發熱感冒等,家長認為是寶寶的情緒影響,易於忽視。

中度以上貧血的症狀比較明顯,嬰兒面色煞白、精神萎靡、煩躁不安,甚至出現異食癖,愛吃牆皮、煤渣、紙屑、火柴等。

重度患兒可表現出心臟增大、心力衰竭、手腳水腫、胸悶氣短等症狀表現。也有患兒體力、智力出現快速倒退的情況,以前會説話、能站立、管行走,患病後這些能力都消失了。還表現出髮質枯黃、稀疏,哭而無淚,大便乾燥,化驗檢查的時候可發覺程度不一的紅細胞、血紅蛋白數下滑,白細胞、血小板數快速下降,或許會發現嚴重的出血症狀。

治療營養不良性貧血症的根本防治方式在於補充對應的造血物質,補充鐵劑、維生素B12。通常治療一個星期左右就會出現顯著效果,藥物畢竟一種毒性,並不能當成食物來長期補充,也不是最有效的做法,造血的原材料從食物中獲得,家長要牢記要寫。很多家長給嬰幼兒吃母乳,覺得母乳營養價值最高,對於1歲需要斷奶的時候,嬰幼兒出現哭奶,由於內心不忍讓斷奶失敗,也不給孩子增加輔食,這種餵養方式的孩子容易出現貧血問題。所以,父母們要通過科學的方式孕育寶寶,不可通過溺愛的方式教育孩子,也不能寶寶想什麼,都百依百順。

有研究顯示,蛋黃、青菜富含鐵質,動物肝臟也有較多鐵質,因此,可給嬰幼兒適當吃蛋黃、肝臟、青菜等食物攝入,若處於吃奶時期,可以做成泥狀食用。攝入原則應慢慢增進,一種一種增加。不可急功近利,超過嬰幼兒消化能力的承受能力,避免對寶寶的消化帶來紊亂。

下面幾種家常菜可用於治療營養不良性貧血症

1、生豬骨或羊骨250g,枸杞15g,黑豆30g,大棗10個,加入水進行煎熬。去骨之後結合情況可讓寶寶分多次服用。

2、豬胃1個,黃芪60g,適量冰糖,燉熟之後分多次服用。

3、蓮子帶芯進行研磨成粉,添加桂圓肉、冰糖,使用一般的方法煮粥後讓寶寶服用。

4、龍眼10g,炒棗仁10g,芡實12g煎水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