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提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者,衞外而為固”。
人體中的陽氣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如果沒有了太陽,地上將沒有生命,人體同樣如此,若沒有了陽氣,生命也會停止。
長壽的人往往陽氣更加充足,而陽氣不足的人壽命也會有損,我們説一個人抵抗力高不高,其實就是説一個人的陽氣旺不旺盛,陽氣旺盛的人能夠更好抵禦外邪的侵襲。
中醫認為人體的陽氣主要有三大作用:
1、生化作用,人體靠陽氣生化氣血、經血津液
2、宣化作用,人體的氣血津液主要精微靠陽氣輸送散佈
3、衞外作用,陽氣有防禦和衞外作用,即抵禦疾病。
可見陽氣對於人體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如同太陽對萬物一樣重要,若體內陽氣不足,身體將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古人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並且還總結了很多諺語流傳下來。
比如“兩處一垂,陽氣將滅”這就是陽氣太少,身體出現的一些表現,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兩處指的是哪兩處?我們不妨一起了解一下。
01“兩處一垂,陽氣將滅”?有科學依據嗎?指的哪兩處?
從字面意思來看,主要是指身體的兩處出現下垂的情況,體內的太陽就會滅掉,那這個人的生命也會戛然而止。
指的是哪兩處呢?
頭部下垂
我們的頭相當於身體的總指揮,頭部裏的大腦神經指揮着身體各個部位進行井然有序的運行。
上了歲數之後,很多老人都有嗜睡的情況,明明晚上睡了很多覺,但是白天卻依然想睡覺,很多老人有可能在坐着看電視或與人聊天的時候,腦袋就一下子耷拉下來睡着了。
如果老年人頻繁出現這種情況,多半是陽氣不足導致的,這也是陽氣逐漸衰竭的一種現象,身體陽氣不足,頭部難以得到氣血的滋養,就會因為缺血缺氧而出現嗜睡的情況。
手臂下垂
當一個人氣血虛弱或陽氣將要枯竭的時候,會出現雙手麻木冰涼的現象,導致身體沒有力氣,手臂抬不起來,兩個手臂長期垂下來,這也是身體虛弱的表現。
若一個老人已經出現這種現象,説明體內的陽氣快要枯竭了,身體也越來越虛弱。
02陽氣是如何被消耗的?
其實人在一出生的時候,體內陽氣是非常充足的,可謂是純陽體質,隨着年齡的增長,身體裏的陽氣慢慢被消耗,消耗陽氣的行為有哪些?
作息紊亂
人的作息時間與陽氣升降,出入規律相違背的話,體內的陽氣就會被過度消耗,導致陽氣不足。
而現在年輕人大多都有陽氣不足的情況,因為大部分年輕人都有熬夜的習慣,導致體內陽氣被過度消耗。
過度勞累
若一個人長時間劇烈運動或者是過度勞累,也會導致體內陽氣消耗加速,人體內的陽氣本身就處於動態平衡狀態進行劇烈運動時,若沒有得到及時的休息,陽氣就會向外發散。
《黃帝內經》中説“陽氣者,煩勞則張”,張即騰躍的意思。中醫主張以靜養生,尤其是傍晚、夜晚或秋冬季節陽氣潛藏的時候,要避免進行劇烈運動。
常吃生冷食物
夏季是消耗陽氣最多的季節,夏季氣温炎熱,大部分人都會吃冷飲和涼的食物,再加上長期待在空調房,導致體內陽氣被過度消耗。
在夏天的時候,人體內的陽氣基本上都散發到體表,留在體內的陽氣很少,因此夏天的抵抗能力就比較差。
03年過50歲以後,該如何提升體內的陽氣?
動則昇陽
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創編的《五禽戲》裏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動搖則谷氣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動一動,搖一搖,那麼就氣血流通,百病不生了。動搖正是對動則昇陽最好的詮釋。
現代社會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人們大多動搖的是精神,不動的是身體。上班時坐在辦公室裏,出門就坐車,回家又坐在沙發上看半宿電視,一天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坐着的,不動則陽氣不得升發,氣血都瘀滯了,長此以往身體怎能不病呢?所以要想身體健康,就一定得先讓身體動起來。
如果你體內陽氣嚴重不足,陰氣過盛,可以選擇一些柔和舒緩的傳統功法,如養生樁、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有一個標準,就是以心臟不劇烈跳動,身體微微出汗發熱為宜,運動過度反而會傷害身體。
善能昇陽
道家名著《太上感應篇》中對“善”作了三個定義:第一是語善,第二是視善,第三是行善。
“語善”就是要求我們説一些鼓勵人、激勵人、柔和的話,古人講,“良言一句三冬暖”,講的就是語善昇陽的道理。
視善,就是要讓眼睛經常去看美好的事物。風景秀麗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間的大美,以此養目調心。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也是與天地交換能量,升發陽氣的過程。那什麼是行善呢?不用多説,日常生活中幫助他人的行為其實都是行善。
喜能昇陽
古人説,喜則陽氣生。生活當中應該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興的事情,看一些歡快的娛樂節目,聽自己喜歡的歌曲,讀自己喜歡的書,業餘時間多做自己喜歡的事,都可以使人的陽氣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