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指出毀掉孩子的殺手,不是遊戲或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經常會聽到有的家長朋友就在抱怨,這家裏的孩子就是不聽話,你讓他別光想着玩遊戲,可是呢?人家倒好,越是攔着他別玩遊戲,這玩得是越勤快。
每到這個時候,怎麼能夠讓做家長的不揪心?這不眼瞅着孩子“淪陷”嗎?現在才多大點,往後的路還有很長呢?你説現在就這麼難管,將來怎麼辦?走向社會能夠生存下來嗎?
似乎對於孩子只是想多玩一會的時候,當家長的就早已按耐不住了,生怕就這樣下去的話,就把孩子給毀了。可是,當你問擔憂孩子的家長時候,你真的覺得孩子只是多玩一會遊戲就會毀掉嗎?為什麼當你告訴孩子別再玩遊戲的時候,孩子就是不願意聽呢?
這個時候,做家長的才會認真些反思,會講到,也許孩子只是想多玩幾分鐘,不至於上綱上線毀掉一個孩子的地步。做家長的反而會覺得,可能是自己當時的態度太過於嚴厲、無法容忍,使得孩子有厭煩情緒,而不願意配合。
其實,就這個問題,知名犯罪心理學及教育方面的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講到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這也是給眾多做家長的提了個醒,在平時的家庭教育過程中,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的行為有規範,而並不是用簡單粗暴的言語去刺激孩子的神經。
01、要注重給孩子立規矩的時間和方式
一、立規矩的時間
對於孩子來説,在他2歲大的時候,才是他有自我意識的時候,往往這個時候,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適當地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從小就建立起規則意識,當然這些規則都是需要在成人的提醒和引導下來規範自己的言行,比如玩遊戲的時間等。
而當孩子到了3~6歲的時候,就是立規矩的關鍵期,可以幫助孩子發展主動性,自發、自覺地做一些事情,也能夠做到控制自己不去做什麼事情。不如會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到不多玩遊戲等。
二、立規矩的方式
在立規矩的方式上,適當的規矩可以讓孩子明確自己行為的邊界,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對於孩子來説,沒有規矩的話,反而是會限制了他的個人發展,讓外界認為孩子是令人反感的“熊孩子,長大後反而不利於他在社會上立足。
當然,恰當的立規矩不應該是父母”專制”的,只能按着父母的意願行事。應該是在必須嚴格遵守的有關安全的規則之外,其他的規矩都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商量着來,這樣孩子也會更有參與感,在執行規矩的時候更加積極。
02、要注重給孩子立規矩時的情緒和態度
有不少的父母都喜歡帶着情緒來對待孩子的一些行為,像當孩子玩遊戲到了規定的時間時,做家長的就會一把奪過遊戲機,並厲聲叫喊着:“別玩了!”
其實,在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做家長的總是帶着斥責、吼叫、威脅,孩子就會覺得去遵守規矩是件非常痛苦的事,從而從心底裏去抗拒守規矩這件事,反而是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於是,在平時的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態度堅定,並且語氣平靜、嚴肅即可,不必過於惡狠狠地面對孩子的不守規矩的行為。
孩子也是有情緒的,他會和成人一樣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就要求各位家長在對於孩子的時候,切不可忽視了他的情緒因素,這樣反而是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