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體質的人,平時應如何調理身體?

經常看到有網友留言:自己經常容易上火,但是卻有感覺身上發涼,尤其是手腳表現比較明顯,上火但又怕冷,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關於這個問題,今天這篇就好好跟大家講講,並附上調理的方法,看完後不妨照着做,希望能解決您的焦慮。

又上火又怕冷,多半是“上熱下寒”了

上熱下寒,字面意思比較好理解,上面熱下面寒,也就是上半身熱,下半身寒,這是現代人身上常見的現象。上熱下寒,其實也是陽氣跑錯地方了,體內寒氣過多,排斥陽氣。

又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體質的人,平時應如何調理身體?

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上熱下寒”體質,不妨對照看看下面這些身體表現你是否經常有?若中招,要早點調理身體了,若是一味的去火,可能不僅緩解不了上火,還會加重不適,找對病因才是關鍵。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上熱下寒?

上熱的表現有,經常長口腔潰瘍、咽喉不舒服、頭皮屑多、臉上總是油光滿面的,還會長痘痘粉刺。下寒的表現有,腹部發涼、膝蓋發涼、下肢水腫,對於女性來説,經期間容易肚子痛。

上熱下寒看似比較矛盾,但其實梳理開了,就不矛盾了,也就能知道問題的根源所在了。水源不能升到上面,身體上半身缺水,就容易上火,所以上火就會表現在上半身,這就是上熱;而水升不上去,下半身太寒了,人就比較怕冷,這就是下寒。問題的根源其實在於寒,若是寒氣少了,上面就不容易上火,下面寒氣也不會很重了。

又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體質的人,平時應如何調理身體?

中醫上有句話説,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又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其實這種上火是虛火。但為什麼會出現上熱下寒的情況?其實原因或許出在自己身上,看看下面這些事你有經常做嗎?

經常喜歡喝冰水,吃冰鎮西瓜、晚上洗完頭不吹就直接睡覺、害怕變黑見到太陽就躲得遠遠的、熬夜、久坐不動、讓自己長時間處於不好的情緒中。這些行為習慣,哪怕是中了一個,也建議你要及時改掉。

又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體質的人,平時應如何調理身體?

想要緩解又上火又怕冷的現象,改善上熱下寒這種體質,平時應該如何調理身體?

上面已經説了,關鍵原因在於寒,所以如果一味的去火,比如喝涼茶降火,可能最後反而降不了火。若是所用食材是寒性,喝多了還易加重寒氣。

每天可以適當泡會腳,泡腳有利於促進血液循環和代謝,疏通經絡,還可以促進陽氣的生髮。泡腳水的温度在40度左右,泡20分鐘左右即可,也不要長時間泡。

又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體質的人,平時應如何調理身體?

可以適當艾灸,艾灸是中醫上常用的一個方法,灸湧泉、關元等穴位,既可以養陽也可以滋陰,對於排出寒濕也有幫助,可以幫你調理上熱下寒的體質。不過也要提醒大家,艾灸有講究,不是隨便灸的,該怎麼灸,在什麼時間灸為好,建議要聽從醫生的建議。

平時也要適度鍛鍊,運動也能促進陽氣的生髮,改善血液循環。運動強度保持適中即可,比如慢跑、瑜伽等,不宜過度運動,過度運動反而容易引起胸悶、關節疼痛等不適,若是晚上很晚還在運動,還會耗損陽氣,得不償失。

又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體質的人,平時應如何調理身體?

飲食也有必要調整,上熱下寒體質的人,可以用柴胡、甘草、乾薑、黃岑、天花粉一起熬湯喝,有助於緩解不適。不過,不同的人情況不同,上熱和下寒,熱與寒的比例不一樣,在食材的用量上有所不同,具體該怎麼搭配,還是要謹遵醫囑。因為在中醫上,可能吃的藥物是一樣的,但是每個人的藥量不同,一個人一味藥,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看。

通過以上的瞭解,相信大家已經知道對於又上火又怕冷的原因了,找對原因,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對照一下上熱下寒的身體表現,若中招,早點調理,文中給出的幾個建議,可以嘗試下,希望能幫到大家,逼出寒氣,讓陽氣回到正軌上來,改善上熱下寒體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58 字。

轉載請註明: 又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體質的人,平時應如何調理身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