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慘白,有氣無力多半是氣血不足,2味藥泡水喝,氣血雙補!
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古代金元四大家有個叫李東垣的,他開創了補土派,土就是脾胃。中醫雖然沒有分科,但術業有專攻,李東垣尤擅治療各種脾胃疾病,認為脾胃一傷,百病由生,十分強調脾胃對人身的重要作用。李東垣對脾胃的重視程度在歷代醫家中也算是罕見的,也正因此,後世評價説,外感法仲景,內傷從東垣。
萬物生於土,脾胃是氣血的來源,五臟的氣血都要靠脾胃化生,脾胃功能健運,五臟都隨着水漲船高,深受其益,就像土壤肥沃,能夠生髮萬物一樣。
看到這點,名醫李東垣創出了氣血雙補的當歸補血湯,這個方子在當時可以説是名揚天下,很多人都在用,它既是食物也是藥物,以至於很多藥膳中都有它。
方子呢也很簡單,就只有區區兩味藥,當歸和黃芪。當歸補血湯的奇妙之處在於按照5:1的芪歸比,黃芪用到了30克,而當歸只有6克。《湯頭歌訣》言:“當歸補血有奇功,歸少芪多力最雄。”充分體現了以“無形之氣,補有形之血”的治療理念。
當歸補血湯:黃芪30克、當歸6克,這是一天的量,最好是在每天的清晨飲上一碗。
有朋友想圖個省事,不用熬藥,可以把黃芪和當歸作為燉料,與烏雞一起燉,煲個鮮美的烏雞湯,既能調理脾胃,又能補充氣血。
李東垣對於黃芪的偏愛來源於他的師傅張元素,張元素也是金元時期一位重量級的醫學家,為人低調謙遜,他認為黃芪好處居多,他對黃芪的藥效總結的最好,認為黃芪甘温純陽,其用有五:
第一,補諸虛不足,黃芪性温,有句話叫“勞者温之”,所以黃芪,體虛能補。凡是幹活幹到勞累的,一碗黃芪水喝下去就能温補。
第二,益元氣,黃芪能把虛損的元氣慢慢培補起來。
第三,能夠壯脾胃。
第四,能夠去掉肌肉裏的熱毒。
第五,託瘡生肌,一個少年臉上長了痤瘡以後,那個暗斑老是退不下去,為什麼?因為氣不夠。好比那山上的竹子,竹子破土而出的時候,會有髒泥附在竹殼上,竹子長得越快,這些髒泥脱的就越快,如果這棵竹子老是冒不起來,那周圍的髒泥就永遠脱不掉,所以竹的氣很重要。黃芪能幫你把氣補足,氣一足,斑點很快就脱掉了。
黃芪真是個好東西。
如果説三七補血第一,那麼黃芪就是補氣第一。
在古代,黃芪又被稱作“黃耆”,六十為耆,長者也。長者之風,緩和平淡,所以黃芪補氣,力道很柔和,就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它一進到體內,是在很緩慢的走動、流通。不像人蔘,人蔘補氣峻猛而燥烈,它是血氣方剛的小夥子。
黃芪補氣雖然温和,但效果卻毫不遜色,對於脾胃虛弱的人來説,不容易出現虛不受補的情況,而且價格也比較親民。
中醫認為陰陽是互生的,氣血也是互生的,氣虛的同時,血也一定是虛的。一下子補了這麼多的氣,一定要考慮將它們引導轉化為血,所以加上當歸,令氣能生血,血能載氣,氣血轉化正常。
提到當歸,很多人都以為它只是“婦科聖藥”,其實不然,它只是一味非常好的補血良藥,不僅僅侷限於婦科,幾乎所有的補血活血方子都有當歸的身影,所以古人處方用藥有十方九歸之説。
當歸甘温,甘能補,温能行,也就是説當歸補血的時候還能行血。如果氣血充足而不活,則相當於一潭死水,時間久了,就會有蚊蟲滋生肆虐,這是我們不想要的。而當歸能讓血流動起來,這一點非常妙。《本草求真》裏講:“當歸血滯能通,血虛能補血,血枯能潤,血亂能撫,使血與氣附,氣與血固,而不致散亂無所歸耳!”
當歸入藥部位不同,功效側重點也有差別。當歸身補血,當歸頭活血,當歸尾破血,全當歸和血。一般來説,現在入藥都用全當歸,取長補短,功效全面。
有一個朋友,貧血以後血細胞老升不上去,成天頭暈眼花、心慌心悸,又臉色乾癟、鬚髮蒼白,問我平時該用什麼保健。我説有一個氣血雙補的很經典的方子,叫當歸補血湯,已有近千年的使用史,喝上十天半個月,嘴唇蒼白的變紅潤,臉色也變亮澤了。
當歸補血湯有益於勞損的人,現代社會,勞損的人很多,除了上面説的,還有像嘴唇、指甲、舌頭髮白;晚上睡不好,睡眠淺,容易驚醒;易疲勞;經量少;夏天怕熱冬天怕冷;看東西久了,眼睛乾澀,視物模糊;傷口久久不癒合等等。
中醫上有一個詞,叫“五勞七傷”,傷的是什麼?無非是氣和血,當歸補血湯用上,就能把氣血慢慢養起來,把虛人扶起來。
我是中醫老劉,專著中醫科普
記得點贊 轉發 關注!
健康問題可評論留言,儘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