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要科學

全媒體記者 侯利平

民間有“春捂秋凍”的説法。專家提醒,早春千萬不要匆忙脱衣,而應根據天氣變化科學地增減衣物。

那麼,“春捂”該怎麼“捂”呢?專家指出,春季衣着宜“下厚上薄”。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體的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差些,易受到寒冷空氣的侵襲。腳部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腳部受涼也是感冒的誘因之一。人體最先感到冷的是腳,腳遠離心臟,又長時間下垂,血流緩慢,易循環不暢、血供不足,且皮下脂肪薄,保温性能差。因此,在乍暖還寒的2月,應當注重對身體下部,尤其是腿腳的保暖,以免感染風寒。

專家表示,“捂”與“不捂”要看氣温,晝夜温差大於8℃是應該“捂”的信號,但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者等更需要“春捂”者來説,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温度。

專家表示,春季萬物生髮,但春天的氣候變化無常,乍暖還寒。尤其是體温調節功能尚未發育完善的寶寶非常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家長在春季尤其要注意對寶寶的“春捂”。尤其是當孩子玩得滿身出汗時,不能立刻脱衣服,應該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水擦乾,讓孩子安靜下來,等汗水完全下去後再脱外衣。在飲食上,早春時節為冬春交接之時,氣温仍然寒冷,人體內消耗的熱量較多,所以宜進食偏温熱的食物。飲食上應多選擇熱量較高的主食,並注意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除米麪雜糧之外,可增加一些豆類、花生、乳製品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64 字。

轉載請註明: “春捂”要科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