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逼孩子勇敢,只會讓他更脆弱不堪
文:魚爸
1
有一次,一位媽媽留言説,兒子的性格比較內向,平時非常謹慎。
感覺什麼都怕,害怕蜘蛛也就算了,竟然還害怕蜘蛛絲。
所以那次在鄉下老家,孩子在一間屋子裏看到蜘蛛絲,嚇得不行。
她直接把兒子關在有蜘蛛絲的屋子裏,想逼他勇敢一點。
因為時間比較久了,具體的細節描述我也記得不是很清。
但是我當時回覆是説了自己的感受,比如我害怕蛇,假如你把我跟蛇關在一間屋子裏,哪怕是放一些蛇蜕的皮在那裏,我心裏還是會害怕跟不安的。
而且孩子害怕蜘蛛和蜘蛛絲這事,我也遇到過。
是很正常的。
所以我特別能理解這個孩子在屋子裏很難受,恐懼和不安包圍着自己。
肯定叫喊着媽媽開門,想早點離開這裏。
如果媽媽一直不開門,或者繼續指責他為什麼這麼膽小,為什麼不勇敢。
那孩子的內心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他們會開始認為自己就是這樣膽小,因為事實就擺在眼前。
我就是害怕。
媽媽沒有説錯。
那接下來,他會變得勇敢嗎?
下次他看到蜘蛛絲就不怕了?
也許還是一樣。
我想不會,只會變得更膽小,你再怎麼逼他都沒用。
只會起到反面的效果。
2
想要孩子變得真正勇敢。
父母一定要弄清楚孩子到底害怕什麼。
還記得小小魚讀幼兒園時,跟我説班上有一個男生很勇敢的,非常害怕蜘蛛。
我問他怕不怕,他説不怕。
而同學在圖畫書上看到蜘蛛,書都不敢合攏。
那個男孩我有印象,他爸爸是軍人,而他也長得比其他男生更強壯。
平時班上有活動,他是非常積極勇敢的那個。
小傢伙還告訴我説,還有小朋友害怕毛毛蟲,害怕蜜蜂。
孩子們害怕的東西還真的不一樣。
有一次,我帶小小魚在鄉間,有一次我們去山上玩。
穿過一條小路的時候,因為很久沒有人走,也結滿了那種細細的小蜘蛛網。
突然小小魚大聲地叫了起來,“爸爸,蜘蛛絲,蜘蛛絲!”
原來是蜘蛛絲纏在了他的臉上。
“別怕,沒事的,勇敢一點,擦掉就好了。”
然後我幫手忙腳亂的他一點點擦乾淨。
後來回家他就不同意走那條路。
我還説不要怕,去繼續走啊。
結果他跟我説,其實我一點也不害怕,我只是不喜歡蜘蛛那種黏黏的感覺,有點噁心。
這件事我一直記得。
因為我自以為是的以為是孩子害怕。
反而沒有弄清楚他真的害怕什麼。
也許只是不喜歡那種感覺而已。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只要有耐心傾聽孩子,往往就能找到原因。
就在平時陪伴的那些時刻就會發現。
3
在勇敢這件事上,有時候是需要父母推孩子一把。
但是永遠不要着急地“逼”孩子。
或者用極端的方法讓孩子身陷險境。
即使不是身體,內心有時也會陷入險境,瀕臨崩潰。
比如孩子害怕黑暗,不敢分房睡。
所以有的爸媽就直接逼孩子一個人睡,把自己的房門鎖緊。
讓孩子哭,也不妥協。
孩子真的是怕黑才不敢睡嗎,我覺得這不是問題的唯一答案。
這件事其實也要分開看。
比如小小魚怕黑,天黑了不敢一個人去樓下,甚至不敢獨自去大門口關門,害怕走廊的黑暗。
可是他卻敢一個人睡。
這得益於剛開始分房睡的時候,我們沒有着急。
而是先給足他安全感,讓他先準備好。
大部分的孩子不敢分房睡,其實是因為不想跟媽媽分開。
他習慣了在媽媽的身邊入睡。
那種感覺很滿足,很有安全感。
一旦分離就會覺得不安。
他們自己因為年齡的緣故,往往説不出這種感受,只會説怕黑,甚至編出一些奇怪的理由,説牆角有怪獸,牀下有聲音等。
所以在分房睡前,就要先做好分離準備。
這也是為什麼建議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才考慮分房,而不是有些人説的一兩歲就分開。
因為幼兒園的經歷會讓孩子渡過分離焦慮期。
這是分房睡的一個重要心理前提。
其次才是環境的問題。
比如孩子説不喜歡黑暗,那就準備一盞小夜燈。
比如孩子怕找不到爸爸媽媽,那就給一個通道,可以開着彼此的房門。
另外睡前安撫好孩子,講講故事。
這些都是需要耐心做的。
絕不是簡簡單單地逼孩子去做,去讓他們證明自己的勇敢。
4
我們再返回來,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看看,什麼樣的孩子會更勇敢。
哪怕他們表現地不是那麼勇敢,可是在關鍵時刻,卻能體現出來。
首先是內心有安全感的孩子。
安全感這個詞,很多父母都知道,可不知道怎麼去維護。
其實安全感的核心就是親密依戀關係的建立。
這是一個基礎。
孩子面對新世界的恐懼,都會在這種親密的關係中得到慰藉。
而這份關係的質量,取決於照料者的心。
如果父母去逼孩子做那種讓孩子充滿恐懼的事。
就會讓他們害怕,甚至失去對父母的信賴。
比如他害怕一個人在黑暗的屋子裏,你卻讓他孤身置身其中,那肯定只會讓他更害怕。
反而那些得到過父母好的照料的孩子,內心充滿安全感的孩子,會發展出健康獨立的人格,使他更有勇氣去探索未知。
其次是得到充分肯定和鼓勵的孩子
還記得看過一個日本幼兒園孩子跳高的一個視頻。
這個日本幼兒園小朋友挑戰10段跳繩,卻怎麼也跳不過,老師與其他小朋友們拼命鼓勵他,給他加油,把他圍在中間,高喊“你可以的,你可以的,你可以的”,超級感動,受到鼓舞振奮,最後小朋友終於一躍而過。
這就是鼓勵的力量,讓孩子獲得繼續挑戰的勇氣。
而這鍥而不捨,知難而上的勇氣就是父母希望孩子擁有的。
那父母就要成為那個給孩子打氣的人,而不是經常指責孩子,讓孩子泄氣的人。
得到父母支持和理解的孩子,是幸福的。
在培養孩子勇氣的這件事上。
父母首要能做的就是陪伴、學會等待。
説不定三歲不能做到的事,到了四歲就能做到。
這是一個需要時間耐心陪伴的過程。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接納和鼓勵,能幫很大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