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童年和玩耍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不少爸爸媽媽都發現,孩子小的時候,好像就天生喜歡玩遊戲一樣。
現代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也表明,玩耍時孩子認識世界的特有的方式。正是因為玩,孩子才明白了世界的運行方式。另外,孩子玩的過程也就是探究的過程,所以很多教育家都把孩子當成是天生的科學家。
那麼,孩子的玩為什麼被這麼多科學家們所重視呢?
01 身邊的故事
除了實驗以外,生活中遇到的兩個例子,我想就能很好的解釋玩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了。這兩個人分別是我親戚家的孩子,就用親戚A和親戚B來代替吧。
兩個親戚生孩子的時間都差不多,所以兩個孩子的歲數相差不大。
親戚A就是一個把孩子捧在手上怕摔到的典型媽媽,孩子小的時候把孩子保護的太好。當孩子想吮吸手指的時候,親戚A就會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並且和孩子説太髒了。當孩子玩遊戲的時候,她又會説,有什麼好玩的,家裏有玩具,外邊全都是髒的細菌。還有,樓下的小朋友總是欺負別人,別和他們玩了。
但是,相對於親戚A而言,親戚B好像就沒有那麼約束孩子了,尤其是在孩子玩這件事情上。無論是在家裏玩玩具,還是到外邊去和其他小朋友們瘋跑瘋鬧,他的爸爸媽媽都沒有過多的説孩子。反而還經常鼓勵孩子到外邊玩,因為他們認為孩子玩是天性,再長大一些,到了學校裏就沒有機會了。因此,他們十分珍惜孩子的遊戲時間,也沒有報各種補課班給孩子。
現在孩子都上了高中,親戚A的孩子天天沉迷電子遊戲,甚至還出現了厭學的情況。他的媽媽不知道怎麼辦好,因為補課也補了,心理治療也治療過了,但是孩子就是沒有改觀。
但是親戚B的孩子卻不是這樣。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身邊的同學和老師,都普遍認為孩子很聰明,並且創新能力也很強,總是能提出一些教材中沒有提到的解題辦法。另外,他還參加了青少年創新大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從身邊的故事來看,遊戲可謂是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那麼,這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02 玩背後的邏輯
其實,對於孩子玩耍的研究就一直沒有停止。玩對孩子的重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
玩一方面是孩子釋放天性,調節自身和周圍環境的關係的一種手段。每個孩子都有遊戲和玩耍的需要,如果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孩子的心理會受到傷害。因此,玩是天性的表達,也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
另一方面,玩是孩子提升智力的方式。就拿簡單的假裝遊戲來説。到了三歲的時候,孩子就會學着角色扮演,他們會模仿不同的角色。根據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研究,我們發現,孩子此時正在獲得共情的能力,也就是理解他人內心想法的能力。因為孩子在扮演和模仿角色,自然也在理解着不同角色他們的心理活動。因此,玩遊戲就是孩子發展認知的重要方式。
除了這兩方面,其實玩對孩子來説還有很多重要的影響。總是,玩就是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行為,不讓孩子玩,那就是壓制孩子的規律,就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03 簡單易操作的親子游戲
作為爸爸媽媽,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玩的行為,並且最好是加入到孩子的隊伍中,和孩子一起玩。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玩的時候可以得到父母度陪伴,那麼孩子就會更加願意通過玩來認識世界,也可以增進親子關係。
那麼,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幾種簡單易操作的親子游戲,爸爸媽媽可以多抽出一些時間來和孩子玩。
1、身體接觸類的遊戲
在孩子小的時候,基本上是孩子不超過一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碰一下孩子的手,也可以把手放在孩子的掌心,然後迅速離開。通過這樣的身體觸碰,可以發展孩子相應的感官感覺能力。感官十分重要,是人瞭解外界事物,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所以,爸爸媽媽可以經常和孩子玩這些接觸類的遊戲。
2、塗鴉遊戲
當孩子長大了一些,他們就會出現對色彩的認知。這時候,爸爸媽媽要儘可能的讓孩子看到五顏六色的色彩,促進孩子對於色彩的理解和認知。最好的遊戲就是塗鴉遊戲。可以是爸爸媽媽自己畫出輪廓,讓孩子補充顏色。也可以是到外邊買一些圖案,讓孩子用畫筆補充。
3、拍手兒歌
當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他們就對數字有了感知。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要儘可能多的給孩子説一些數字。其中一種有意思的遊戲就是一邊拍手,一邊唱歌。比如你拍一我拍一等等。這個遊戲可以讓孩子對數字有初步的瞭解,並且還能豐富孩子的詞彙,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4、捏橡皮泥
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動作發展是由粗獷到精細來演變的。也就是説,剛開始孩子只能用整隻手抓起東西,後來才學會了捏這種動作。當孩子學會了抓握以後,爸爸媽媽應該抓住這個關鍵期,引導孩子學習捏這種精細動作。所以,捏橡皮泥就是不錯的選擇。
5、角色扮演
就像剛才提到的,角色扮演是孩子提升自己共情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爸爸媽媽可以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和孩子一起假扮不同的角色。角色可以是爸爸媽媽和孩子的角色互換,也可以是繪本和童書上的人。總之,角色越豐滿越好。
這些遊戲大家都已經瞭解了。那麼,大家還有什麼好的簡單易操作的親子游戲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