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母親是孩子最初的啓蒙者,其中的影響意義深長。
執筆:王豔微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孩子在出生時就如白紙一般,將來會形成什麼樣的色彩,母親就是最初的執筆畫者。而且母親的行為習慣和喜好,都會被孩子有意無意的模仿,甚至説話的腔調都會照搬;另外與孩子互動的每一個細節,都有可能對其造成無窮的影響。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研究表明: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意義深遠
在所有的親子關係中,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是最為密切和天然的。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表明:母親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其中女兒的情緒大部分都遺傳於母親。
美國科學家跟蹤調查研究發現:如果母親的生活壓力越大,那麼孩子患上齲齒的可能性越大。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調查發現:職業女性培養出來的孩子通常收入更高,而且更容易獲得成功與名譽。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孩子對於母親的疼愛與陪伴是其他任何人無法所替代的,其次,母親與孩子的之間的獨特關係是將來兩性愛情關係的典範。
這些研究無不表明母親的角色,在孩子的一生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分量。
然而有些媽媽由於性格的原因在教育孩子時忽視他們的感受,使用錯誤的教育方式從而影響了孩子的健康發展。
媽媽這些行為在教育孩子時或成禍根
1、喜歡強迫娃
前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喬英子就是很好的例子,英子的媽媽把她當做自己的全部,對她管教也十分嚴格,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統統需要經過媽媽的同意才能繼續,也因此,最後讓喬英子這個學霸患上了抑鬱症。
有些強勢的寶媽會把孩子的生活到學習一切安排的明明白白,然而過度強勢的壓抑天性和思想,就會形成孩子依賴的性格,從而失去自己的想法,變得沒有主見。
其次,強勢的媽媽會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規矩”做事,並只讓他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殊不知,隨着孩子的成長,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能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空間。
2、喜歡拿孩子比較
綜藝節目《少年説》 其中一個小女孩的話語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小女孩子對媽媽哭訴道“為什麼你總是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我也很努力,為什麼你就看不到呢?你總是打擊我,讓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差。”
但女孩子的媽媽仍然認為女兒需要打擊教育,最後女孩在台上淚奔,閉了閉眼睛表示無奈,轉身下台。
拿孩子作比較是很多寶媽的通病,相信很多家長都對孩子説過“你看看人家孩子學習多麼努力、刻苦,再看看你,成天只知道玩” ,“你看隔壁家小孩多勤快,幫助媽媽洗碗,你呢?啥也不會幹”
媽媽脱口而出的話語殊不知很有可能打擊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產生自卑心理,也會讓孩子在潛意識裏真的認為自己樣樣不如別人,從而放棄思考,放棄努力。
3、過度“窮養”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過度“窮養”就不是節約,而是吝嗇了。
很多寶媽認為孩子的吃穿用度都被打理的井井有條,不需要額外的開銷,但其實這種方式並不正確,給孩子適當合理的零花錢,不僅可以培養其金錢的意識和理財能力,也能理解金錢的來之不易,從而做到真正的節儉。
當然,要注意的是,也不能沒有節制的給孩子消費,而是不要像守財奴一樣摳着一點小錢。
4、喜歡“河東獅吼”
“河東獅吼”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的絕技,但其實,媽媽的怒吼一次又一次的傷害着孩子。
父母的吼叫會讓孩子變得逐漸透明,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吐露自己的心聲,擔心自己一説話就會引起母親的訓斥,從而變得越來越膽小,自卑,就連走路都會變得小心翼翼。
試問經常被媽媽否定,吼叫的孩子怎麼能樹立自信呢?
在對孩子怒吼的同時,潛移默化中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從而變得易怒、敏感、叛逆,總是以敵對態度對待他人,甚至還有可能產生心理問題。
母親是孩子的模範,如果能在生活上採用正確的教育方式、悉心栽培,可能會激發孩子的無限潛能和力量。
媽媽在教育孩子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不強迫孩子
隨着孩子的成長,他們的心智逐漸成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興趣愛好,所以母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切不可強迫其做一些自認為重要、正確的事情,而對他們的興趣置之不理。
俗話説: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強烈干預很有可能扼殺了其興趣,讓他失去自主選擇、判斷、思考的能力。
其次,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也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母親與寶貝之間累積矛盾。
所以,建議母親可以激發、呵護孩子的興趣,把他們愛好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2、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母親的不完美,不要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而且,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都有各自的人格魅力,寶媽不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標準和理想生活,而是要站在寶貝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行為,並接受他們的不完美。
3、保持平和情緒
媽媽對孩子的影響不用多説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情緒管理很重要。
寶媽保持心情平和,以寬容的心態教育孩子可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情緒不穩定則很容易引起兩敗俱傷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