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東西應該是所有人的通病了,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年紀大還是年紀小的,經常上一秒還在的東西,下一秒就不知知道去哪了。尤其是孩子,經常丟了這個丟了那個,讓很多家長頭疼,不知道怎麼幫改掉這個習慣。
上學的時候,橡皮應該是丟的最多的了吧,因為他長得小,經常順手放下就看不見在哪了,要是掉在地上就更不知道了,連點聲音都沒有。
於是有的家長就想出了一個好方法,把孩子的橡皮拴上,這樣就丟不了了。這和不,那天在幼兒園就看見一個小孩子書包裏有根線頭,老師好奇就扯了一下,結果扯到最後發現,另一頭綁着一塊橡皮,原來是家長嫌棄孩子天天丟橡皮,採用了這個方法。
老師都説阿合格方法暫時是挺管用的,但是也不能什麼東西都拴上一根繩子啊,還是得培養孩子自己收拾東西的好習慣,儘量把自己的東西放好,不要弄丟。弄丟的話也要自己找。
孩子丟東西確實是個不好的習慣,現在丟橡皮丟鉛筆,長大之後説不定就丟手機、丟錢包呢,證件之類的更是麻煩。
養成列清單,做檢查的習慣
對於孩子的物品,可以讓他對自己的物品列出一個清單,當孩子整理好一個物品時就可以做一個標記,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的養成有序生活的習慣,直到正確的將自己的物品歸回原位。
如果孩子的物品丟了,和孩子分享丟失的原因,及物品丟失後的感受
協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讓孩子自己去思考,這是孩子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個機會。只要是他提出的解決方案,都允許孩子去嘗試和體驗,這也是兒童自我發展的一個過程。出現這個問題,家長不是先指責孩子或者懲罰孩子,要做的是給予孩子自己選擇和做主的自由。
孩子沒有保管自己物品的意識,造成的原因大多是包辦、代替過多。家長在生活中照顧孩子過於細心,什麼都幫孩子想到,要幫助孩子做主,比如説幫助孩子在家裏歸類玩具、整理房間以及保管物品,孩子就沒有機會去自己做主,同時孩子也沒有機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等孩子長大了,家長又覺得孩子年齡大了,認為孩子可以保管自己的物品了。但是孩子在心智這方面是沒有機會獲得成長的。孩子在0到6歲這個年齡段,自己的物品自己能夠選擇做主和支配,孩子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我們説到的一個自由兒童是在自由中建構自我的,首先要允許兒童做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