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王筱銘
定稿:蘇子後
炎熱的夏季快要結束,秋天即將來到,在氣候變化很快的多事之秋,家長應該如何讓適應能力較弱的寶寶安然度過呢?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多事之秋防秋燥的意義
所謂的秋燥,指的是夏季炎熱雨水多,比較潮濕,而秋季吹的風會讓人感覺乾燥,再加上夏季汗液散發,秋季毛孔受涼,體表就會更加乾燥,屬於一種正常的現象。
從中醫的角度看,秋季的燥,是一種邪氣,容易傷肺,還可能導致人出現皮膚幹、眼睛幹、嘴唇乾、咽喉不利等情況。
如果遭受秋燥侵襲,很可能會出現與風寒類似的感受,如頭疼、惡寒無汗、鼻咽乾燥等現象。
秋季家長需做好這幾方面,避免孩子生病
1、日常生活調理
A、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取。秋季本身就有燥氣,如果飲水量不足,就會導致孩子體液缺乏,從而被燥氣侵襲而生病。因此,應該攝入足量的水分。
PS:0~2歲寶寶,飲水量按需補充;2~3歲幼兒最低飲用600ml;4~5歲孩子每天至少飲用700ml;6歲以上孩子每天需飲用1200~1600ml。
B、早睡早起。秋季天黑得比較早,再也不是夏天的晝長夜短了,因此入睡時間應該提前至21點左右入睡,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才能確保身體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排毒等,還有益於免疫系統的發育。
PS:0~6個月的寶寶夜間睡眠10個小時,白天睡5~7小時;6~12個月的嬰兒,夜間睡10小時,白天睡兩次每次2~2.5小時;1歲~1.5歲的孩子,每天晚上睡10小時,白天睡兩次每次1.5~2小時;1.5~3歲的孩子,每天晚上睡10小時,白天午睡一次睡2~2.5小時。
C、飲食上。秋季燥氣重,就要禁食油膩、辛辣刺激等食物,以免傷及脾胃,可以吃一些除濕氣的粥,還可以吃一些潤燥生津、滋陰養肺的食物,如梨、蘿蔔、銀耳、石榴、百合等。
2、情緒調理
秋季,落葉繽紛,人受環境影響變得有些惆悵,孩子也不例外,家長在這個階段可以帶娃出門秋遊,來放鬆他們的心情,還能促進認知能力和社交能力的發展。
人在保持身心愉悦的狀態下,將有利於身心發育,還能避免生病的次數。
3、注重穿衣
俗話説:“春捂秋凍”,可有些老人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就會出現過分增添衣物的情況,有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
可其實,秋季只有早上和晚上有點涼,需要做好保暖,在其它時間點可以不用給孩子穿得太多,這是因為在娃本身就活潑好動,活動量比較大,穿的衣服過多就很容易導致出汗後,秋風一吹就很可能會着涼感冒。
因此,在秋季家長一定要注意給孩子及時增添衣物,但在活動量較大時,不要穿得過多,也不要等娃覺得涼的時候再穿衣物,這種情況往往寒氣已經入侵到身體裏面了。
4、堅持適量運動
家長平時多帶孩子進行適量的運動,不僅有助於免疫力的提升,從容的面對天氣和情緒對身體的影響,還能夠保持心情愉悦,促進骨骼發育,對身高的增長有提升作用。
據研究發現,0~3歲的孩子每天堅持2小時左右的户外活動,3歲以上的可以稍微增加點活動,可以提升免疫力,刺激骨骼發育。
除此之外,秋季轉涼後,人的胃口會逐漸變好,那麼如果家長給孩子準備的飲食不對,或是讓孩子吃得過多,很可能會傷及脾胃,讓生病找上門。
家長如何讓孩子秋季脾胃好?
1、忌盲目進補
有部分家長看到孩子胃口好以後,就想要給他們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來促進生長髮育,可過度的進補,對於脾胃本身就還沒有完全發育好的娃來説,只會造成一種負擔,從而導致孩子變得容易生病。
2、忌強迫餵食
有些家長把孩子食入飯量的多少,用來衡量生長髮育情況,會通過威逼利誘的方式,或是強迫的方式餵食,想要娃能夠多吃一點。
可如果孩子長期吃入的食物過多,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對脾胃造成一種傷害,不利於生長髮育,對免疫力也是一種傷害。
3、忌生冷食物
在中醫上來看,脾胃屬於陰性,生冷性食物容易對脾胃造成傷害,不僅容易刺激胃黏膜血管收縮,還可能對脾胃造成一種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