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王筱铭
定稿:苏子后
炎热的夏季快要结束,秋天即将来到,在气候变化很快的多事之秋,家长应该如何让适应能力较弱的宝宝安然度过呢?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多事之秋防秋燥的意义
所谓的秋燥,指的是夏季炎热雨水多,比较潮湿,而秋季吹的风会让人感觉干燥,再加上夏季汗液散发,秋季毛孔受凉,体表就会更加干燥,属于一种正常的现象。
从中医的角度看,秋季的燥,是一种邪气,容易伤肺,还可能导致人出现皮肤干、眼睛干、嘴唇干、咽喉不利等情况。
如果遭受秋燥侵袭,很可能会出现与风寒类似的感受,如头疼、恶寒无汗、鼻咽干燥等现象。
秋季家长需做好这几方面,避免孩子生病
1、日常生活调理
A、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取。秋季本身就有燥气,如果饮水量不足,就会导致孩子体液缺乏,从而被燥气侵袭而生病。因此,应该摄入足量的水分。
PS:0~2岁宝宝,饮水量按需补充;2~3岁幼儿最低饮用600ml;4~5岁孩子每天至少饮用700ml;6岁以上孩子每天需饮用1200~1600ml。
B、早睡早起。秋季天黑得比较早,再也不是夏天的昼长夜短了,因此入睡时间应该提前至21点左右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确保身体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排毒等,还有益于免疫系统的发育。
PS:0~6个月的宝宝夜间睡眠10个小时,白天睡5~7小时;6~12个月的婴儿,夜间睡10小时,白天睡两次每次2~2.5小时;1岁~1.5岁的孩子,每天晚上睡10小时,白天睡两次每次1.5~2小时;1.5~3岁的孩子,每天晚上睡10小时,白天午睡一次睡2~2.5小时。
C、饮食上。秋季燥气重,就要禁食油腻、辛辣刺激等食物,以免伤及脾胃,可以吃一些除湿气的粥,还可以吃一些润燥生津、滋阴养肺的食物,如梨、萝卜、银耳、石榴、百合等。
2、情绪调理
秋季,落叶缤纷,人受环境影响变得有些惆怅,孩子也不例外,家长在这个阶段可以带娃出门秋游,来放松他们的心情,还能促进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人在保持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将有利于身心发育,还能避免生病的次数。
3、注重穿衣
俗话说:“春捂秋冻”,可有些老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过分增添衣物的情况,有种冷叫奶奶觉得你冷。
可其实,秋季只有早上和晚上有点凉,需要做好保暖,在其它时间点可以不用给孩子穿得太多,这是因为在娃本身就活泼好动,活动量比较大,穿的衣服过多就很容易导致出汗后,秋风一吹就很可能会着凉感冒。
因此,在秋季家长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及时增添衣物,但在活动量较大时,不要穿得过多,也不要等娃觉得凉的时候再穿衣物,这种情况往往寒气已经入侵到身体里面了。
4、坚持适量运动
家长平时多带孩子进行适量的运动,不仅有助于免疫力的提升,从容的面对天气和情绪对身体的影响,还能够保持心情愉悦,促进骨骼发育,对身高的增长有提升作用。
据研究发现,0~3岁的孩子每天坚持2小时左右的户外活动,3岁以上的可以稍微增加点活动,可以提升免疫力,刺激骨骼发育。
除此之外,秋季转凉后,人的胃口会逐渐变好,那么如果家长给孩子准备的饮食不对,或是让孩子吃得过多,很可能会伤及脾胃,让生病找上门。
家长如何让孩子秋季脾胃好?
1、忌盲目进补
有部分家长看到孩子胃口好以后,就想要给他们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来促进生长发育,可过度的进补,对于脾胃本身就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的娃来说,只会造成一种负担,从而导致孩子变得容易生病。
2、忌强迫喂食
有些家长把孩子食入饭量的多少,用来衡量生长发育情况,会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或是强迫的方式喂食,想要娃能够多吃一点。
可如果孩子长期吃入的食物过多,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对脾胃造成一种伤害,不利于生长发育,对免疫力也是一种伤害。
3、忌生冷食物
在中医上来看,脾胃属于阴性,生冷性食物容易对脾胃造成伤害,不仅容易刺激胃黏膜血管收缩,还可能对脾胃造成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