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到上火,很多人都深有體會,有些人是因為經常熬夜上火,有些人是因為吃太辣上火……那你知道吃水果也可能會上火嗎?哪些水果吃了會上火?水果怎麼吃更健康?跟着杭小微一起來漲姿勢~
水果有不同的“屬性”
食用要看體質
在談水果之前,我們先解釋一下“上火”的含義。
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説的“上火”,源自於中醫對病症的一個籠統的説法,意為人體陰陽失調、內火旺盛。
現代醫學沒有“上火”的説法,更多是指與炎症有關。例如,口腔“上火”,現代醫學解釋為缺乏維生素B2所致;口角炎可能是缺乏維生素C。
6種“上火”水果
市場上常會有很多種應節水果,嚐嚐鮮倒是可以,貪吃可是會導致上火!究竟哪些應節水果吃多了容易“上火”?
荔枝、龍眼
症狀:扁桃體發炎、咽炎
“一隻荔枝三把火”,容易上火的水果名單中當然少不了荔枝;而龍眼性温,是大熱的水果之一,但吃多了同樣會上火。
一次性吃過量的荔枝和龍眼,會使喉嚨發乾、疼痛,這是因為它們的含糖量高、熱量高。荔枝含約20%果糖,每吃一口荔枝相當於喝一口糖水;龍眼含12%~23%的全糖、26.91%的葡萄糖。
食用指南
荔枝:一天吃5顆最佳,最多不能超過10顆;可將荔枝浸泡淡鹽水後,放進冰箱冷藏,或者在吃的前後喝一點綠豆湯、涼茶等下火的飲品。
龍眼:一天吃10~20顆即可;龍眼加菊花、西洋參同食,可以改善上火的症狀,此外,製成龍眼乾相對不易上火。
菠蘿、芒果
症狀:過敏、腹脹
有些人一吃菠蘿與芒果就會出現過敏的症狀,為什麼呢?除了個人是過敏體質之外,這兩種水果也是致敏食物。
菠蘿含有甙類,對人的皮膚、口腔粘膜有一定刺激性,如果吃了未經處理的生菠蘿,口腔會發癢。另外,一些人對菠蘿中的蛋白酶有過敏反應。
而芒果中含有單烴基和二烴基苯,對皮膚粘膜有刺激作用,在接觸、食用時易導致接觸性皮炎。
芒果濕熱,且富含蛋白質、糖分,多吃會令糖分代謝異常引起腹脹。
食用指南
菠蘿:一天不超過3小塊;可將菠蘿切塊放進鹽水中浸泡30分鐘再食用,能達到脱敏的效果;還有一種方法是把切塊的菠蘿放進開水裏煮一下,100℃的開水能破壞90%的菠蘿蛋白酶、甙類。
芒果:一天食用不超過3個,孕婦不超過2個;建議在吃完後通過漱口、洗臉的方法,清理乾淨殘留在嘴角、臉部的芒果汁液。
菠蘿蜜、榴蓮
症狀:長痘痘、燥熱
長痘一般與吃了過多的高糖、高脂食物有關。不要以為吃太多雪糕、火鍋等食物才會長痘,事實上,吃了含糖量高的熱帶水果也會長痘!
一方面,菠蘿蜜和榴蓮的含糖量在15%以上,易長痘、痤瘡或皮膚不好的人應垓減少食量。另一方面,這兩種水果營養豐富,吃太多導致腸胃無法完全吸收,易燥熱。
食用指南
菠蘿蜜:一天食用100g~300g;食用前用鹽水浸泡10分鐘,可以減緩上火症狀。
榴蓮:一天不宜超過100g;配合着山竹吃,達到降火的目的,或用榴蓮殼煮鹽水、煲湯也能下火氣。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中醫中認為“上火”的食物,在西醫中大部分都是高糖、高熱量、易過敏的,進食後多餘的能量需要釋放,就會造成肥胖、長痘、便秘、尿黃、牙齦出血等情況。當然,很多其他疾病的症狀也不是單單用“上火”就可以解釋的,如果同一症狀出現時間過長,久治不愈,就不是單單靠“食療”就可以解決的了,此時就需要進行正規的治療。
由於中醫認為,人的體質有“寒”“熱”屬性,所以一些“體寒”的人在不過敏的前提下,適量進食一些荔枝、芒果,甚至還是對身體有好處的,這也是為什麼都是吃榴蓮,有的人上火,有的人卻不會的原因。
水果這樣吃更健康
雖説水果很健康,但不少人犯了吃水果的誤區,結果水果越吃越不健康。
水果是飯前吃還是飯後吃?
建議在飯後一小時再吃水果。這個時間不會影響腸胃的正常消化和吸收;有減肥需求的朋友,可選擇飯前吃,幫助減少正餐的攝入量。
注意:山楂、葡萄、番石榴等酸性水果,最好別在飯前吃,因為空腹時,它們含有的鞣酸與胃酸發生反應,易凝結成塊,增加結石風險。而糖尿病人需在飯後2小時,按定量吃水果。
減肥期間,水果可以代替主食嗎?
不建議大家用水果代替主食。水果的大部分營養是碳水化合物(簡單碳),人體容易吸收,但是飽腹感差,很容易就餓了。這樣一來,熱量就得不到消耗,減肥的效果也不好。
其次,用水果代替主食,更易傷身,引起胃病、內分泌失調等症狀,主食中的有些微量營養素是水果代替不了的,如VitB1等。
減肥應適當減少熱量的攝入,並結合運動來燃脂、減脂。
水果壞掉一部分,還能吃嗎?
很多人覺得水果局部腐爛了,只要削掉爛的部分,就可以繼續吃。其實,不管水果腐爛、壞掉的面積有多小,也要避免食用。
因為水果黴變後,細菌會慢慢滲透,擴散到水果的其他部分,不利於健康。
一般情況下,建議水果選擇多樣化;進食時間可個體安排,儘量不要在晚飯後多吃水果等零食;病人需遵醫生或營養師醫囑執行。
最後推薦大家,可以吃一些“清火”的水果,如梨、山竹、火龍果、西瓜、甜瓜,它們不僅多汁清甜還能消暑下火哦~
資料/市市場監管局、市衞健委
編輯/姜慧君
版式/姜慧君
【來源:杭州發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