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走路早晚是由智商高低決定?這4個因素才是元兇,媽媽別搞錯
正常來説,寶寶發育到10個月的時候,就能夠扶着東西站立起來,並且走路的慾望增加,甚至可以自主的挪動幾步。不過,每個寶寶身體發育情況不同,學走路的時間也不一樣,只要在14-15個月前學會走路,都是正常現象。那為什麼有的寶寶學走路早,有的寶寶學走路晚呢?真的跟智商高低有關嗎?答案當然不是的,這4個因素才是影響寶寶走路早晚的關鍵,不妨瞭解一下!
遺傳基因影響
父母的基因在很多方面都會影響到下一代,據研究調查顯示,將近40%的孩子學走路時間跟自己的父母相近,甚至有的孩子爬行和走路的姿勢都和父母很相似。所以,如果爸爸媽媽小時候走路時間晚的話,孩子走路時間也可能較晚,相反如果走路時間早的話,孩子也會走的早。不過,在寶寶10個月的時候,媽媽可以嘗試着讓他走路,可以給他準備一雙合腳的學步鞋。這種鞋子鞋底柔軟,有彈性,穿上能增加寶寶足底抓地感,從而培養平衡力,讓他學的更快。
季節影響
季節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走路時間,一般來説在夏天,寶寶穿衣比較單薄,身體活動起來會更靈活,而且夏天在室內,寶寶也可以赤腳練習走路,有助於培養他的足底抓地感和平衡力,自然花費的時間就較短。但是,到了秋冬,天氣比較冷,孩子穿衣會很多,肢體各方面不能很好的舒展,從而活動會受到限制。
性格影響
性格也是影響孩子走路時間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外向,喜歡錶現自己,且膽子比較大,喜歡探索新事物,對於他夠不到的東西他會想盡辦法得到。孩子活動多了,身體也就更靈活,所以不管是爬行還是走路都會先於同齡人。而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安靜,很少花精力去探尋新事物,這樣就會導致他們走路比較晚。
體內缺乏維生素D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身體成長速度非常快,如果體內缺鈣就會導致孩子的骨質變軟,易引發X型和O型腿,不利於走路的進行。所以,媽媽一定要注意鈣質的補充,可以給孩子吃一些高鈣的輔食,比如雞蛋、牛奶等。平時有空的時候也要帶他到户外多曬太陽,能有效促進體內該物質的轉化和吸收,讓骨骼發育的更好。
孩子走路早晚跟智商高低沒有一點關係,真正影響他們走路時間的因素是這4個,媽媽不要搞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