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誰睡覺,會影響將來的性格養成,分房的年齡更要注意
孩子的性格養成,不僅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也很平常接觸到的環境有關。
前兩天羣裏有位媽媽説,她和丈夫工作忙,孩子之前一直是爺爺奶奶負責照顧,每天晚上就在老人的房間睡了。
結果上次丈夫請年假,兩人一起帶着孩子出門旅遊,才發現孩子養成了不少壞毛病,比如睡前吃巧克力,不愛刷牙,不滿足就哭鬧等等。
其實呀,大人的生活習慣都不一樣,孩子跟誰睡覺,會影響將來的性格養成,這是真實存在的。
孩子每天花在睡覺上的時間超過全天的一半,還有睡前遊戲和起牀整理的時間,別看她不起眼,這可是教育寶寶的好時機。
如果錯過了,或者太過縱容孩子,容易使其養成壞習慣。
孩子跟誰睡覺,各有何利弊?
1、 跟父母睡
詹姆斯·麥肯納教授的看法是,因為存在母乳餵養的關係,媽媽和孩子一起睡是最古老也最有效的,這種情況有利於形成親子依戀。
如果父母能陪伴孩子入眠,有利於瞭解孩子的習性,增加感情交流。對寶寶來説也是好事,父母的陪伴會讓他充滿安全感。
不過,凡事都有利有弊,父母總是要和孩子分開的,如果孩子對父母產生依賴,想擺脱就不容易了。
隨着孩子逐漸懂事,萌發性別意識,就應該與父母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否則會影響對性別的認知。
2、 孩子單獨睡
這種情況下孩子成長會更迅速,適應能力強,能比較早地獨立面對問題,個人人格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建立。
但如果寶寶一開始是父母陪伴睡的,突然分房睡,孩子一時會無法適應。
這就像斷奶一樣,父母需要找合適的方法,循序漸進,讓孩子接受和父母分開睡的事實。
3、 跟老人睡
老人更加細心,能全面地照看孩子。把孩子交給老人,父母放心,孩子也比較舒心。而且,這樣一來年輕父母也能睡得更好,不影響第二天上班,有利於雙方的睡眠質量。
但老人通常比較寵溺孩子,不會讓孩子自己動手,對一些壞習慣也比較包容。老人的過度保護,會讓孩子逐漸喪失自理能力。
而且長久來看,孩子和老人一起睡覺,也會影響身體健康,這與老人皮膚褶皺裏散出來的老人味有關。
分房的年齡更要注意,這是一項考驗
其實大部分家庭都是父母陪着寶寶睡的,這種情況下想要讓孩子獨立,就需要分房。
這是一種心理戒斷,如果父母的方式過於粗暴,或者挑選時機不對,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他,心理受傷,喪失安全感。
因此,分房睡要讓孩子有個適應過程,逐步訓練,10歲之前完成就可以,太晚了不利於孩子的心理成長,具體措施可參考以下:
1、 在父母的房間裏安排一張小牀
寶寶剛出生時,媽媽為了方便照顧,習慣把寶寶放在大牀上一起睡。
這也不是不可以,但確實存在一定危險性,大人睡得太熟,翻身可能壓到寶寶,或者被子太重,可能導致寶寶窒息。
《英國醫學雜誌》上的一項數據報告,也説明了這一點,平時還是要注意些為好。
因而,等到寶寶晚上可以睡完整覺,不會時刻找媽媽了,要試着把寶寶放在嬰兒牀裏,這樣媽媽方便照顧,又不至於相互打擾。
2、 剛開始分房,可以不關房門
一般來説,孩子長到5歲時就可以自己睡了。但每個孩子的適應能力有差異,只要孩子10歲之前能自己單獨睡就行。
孩子上幼兒園正是擺脱依賴父母的好時機,可以逐步訓練他分房。
為了不讓孩子害怕,可以把房門打開,這樣媽媽和孩子還能交流。
3、 孩子正式一個人睡
孩子適應情況好的話,父母就可以讓孩子關上門睡覺了。
當然,這時父母睡前還是要照看孩子,比如給他講故事,或者聊一聊學校發生的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心。
如果分房時,孩子中途跑到父母身邊,也不要呵斥、責怪,多鼓勵孩子,這樣他們才有勇氣戰勝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