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發育晚,現在矮不用着急?16歲男孩不長個,一查發現只能長到146cm
暑期,各家醫院的兒科都是扎堆來看“身高”的娃兒。温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童保健科每年近3萬人次的門診量中,看“身高”的佔了一半,暑期更是人滿為患。家長為了孩子的個頭可真是拼啊!但是想要孩子身高“拔一拔”,家長還須掌握正確的方法。
兒保科醫生提醒,孩子長高也就是十來年的事兒,越早關注越早進行身高管理,才能助其健康發展,而不是盲目地給補這補那。同時,對於孩子身高,家長應保持平常心態,切不可矯枉過正。
“男孩子發育晚,不着急”
這種想法太誤事
長出了鬍鬚,聲音也已經變了,家長才想起帶過來看身高,門診中這樣的男生挺多。
16歲的小王(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小王自小就比其他孩子長得慢,一直坐在班級第一排。
媽媽覺得小王這是營養不夠,便天天變着法地給他鼓搗吃的,什麼牛奶、雞蛋、排骨湯頓頓不離,鈣片、維D,能想到的東西媽媽都給弄過來讓小王吃。可小王的個頭仍不見長。
“都説男生髮育晚,估計後面會猛躥。”媽媽聽身邊的人都這樣説,也就放心了。可直到16歲,小王的身高才只有145釐米,鬍子都長出來了,媽媽這才覺得有問題,趕緊帶小王去看。
“經檢查,小王被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症,如不治療最終身高只能達到146釐米。他的骨齡落後生活年齡2-3歲,還有生長空間,如果持續合理治療的話,身高有希望達到155釐米,但治療費用卻比在10歲前治療高出了一大截。”温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主任醫師蘇衞東惋惜地説,小王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臨牀上,這樣的孩子不少,尤其以男生居多。她解釋,男生的發育是從睾丸增大開始的,相較於女生的發育較為隱蔽,等家長髮現時,往往是從孩子頻繁換內褲推測出遺精,而此時,再來關注身高問題就太晚了。
還有家長抱着“男孩子比女孩子發育晚,等等就會長高”這種錯誤的想法,等孩子鬍子長出來、變了聲再來看,醫生也沒什麼招了。
蘇衞東表示,其實從出生就應該關注孩子的身高,對孩子進行科學的身高管理。一般來説,孩子足月出生時身長50釐米,小於47釐米則提示有宮內生長遲緩。出生後第一年增長25釐米,第2年增長10釐米。第3年至青春期開始生長速度為每年平均5-7釐米。青春期每年增長8-12釐米,持續2-3年。
如果3歲以前每年生長小於7釐米,3歲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長小於5釐米,青春期每年生長小於6釐米時,應認為生長速度減慢,要及時就診查明原因。
醫生,你給打點生長激素
讓孩子再高點
2017年,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一項線上調查顯示,家長期望孩子的身高值,男生為179釐米、女生167釐米,平均期望身高在遺傳身高之上6釐米。
“從近幾年的門診量可見,來看‘身高’的每年漲幅為5%-10%,家長對孩子的身高問題越來越關注。”蘇衞東提醒,引起重視是好事,但家長應正確看待此事,千萬別“拔苗助長”。
“醫生,如果孩子以後沒有156釐米以上的話,你能給她打生長激素嗎?”這是8歲女孩小芊(化名)的爸爸向蘇衞東提出的要求。
小芊的父母身高都不高,媽媽只有150釐米,經過檢查,小芊的骨齡比生活年齡小1歲,處於正常生長髮育,預測她未來的身高為155釐米,符合遺傳身高,個子不高主要還是受遺傳因素影響。因此,對於小芊爸爸的要求,蘇衞東回絕了。
她告訴小芊的爸爸,接下來小芊可能還有一個身高猛躥的青春期,可以通過改善睡眠、飲食、運動和心理等方面,在“後天”幫小芊“拔一拔”,説不定還能再長個幾釐米。
據介紹,生長激素跟大眾所謂的“激素”,也就是糖皮質類激素並不一樣。生長激素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合成的重組人生長激素,是繼胰島素之後人類合成的第二個蛋白質藥物。
其作用主要是促進骨骼的線性生長,使身體長高。此外,還可以促進蛋白質合成,加速脂肪分解。一般,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生長激素進行治療還是安全的。
但是並不是所有個子矮的孩子都適合使用生長激素,其主要適用於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發性矮小、小於胎齡兒、特納綜合徵、性早熟等,那些動不動就想打幾針生長激素讓孩子長高的想法不可取。
市中西醫兒童保健科
温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系國家中管局十二五重點專科,温州市重點學科,温州市兒童早期發展示範基地。
兒童保健科目前有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6人,開展兒童身高管理,肥胖、生長髮育遲緩、矮小症及性早熟的綜合診治,兒童體格發育監測,神經發育評估及早期訓練,語言落後評估,嬰幼兒餵養,兒童營養指導與管理,高危兒管理等。
來源:温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編輯:DC
責編:谷璋彤
主編:錢中彪
審核:陳泰漲
監製:陳亦全 陳希瑜
總監製:陳振仕
【來源:快點温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