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小孩子對玩具“説悄悄話”,還有的會抱着被子“依依不捨”,也有孩子會把一個娃娃當成他最好的朋友。
當自己的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父母就會慌了,把東西從他手裏拿走他就又哭又叫,大吵大鬧。怎麼辦?應不應該糾正孩子的“戀物”情結?
首先父母得明白,什麼是“戀物”?
“戀物”和“戀物癖”不一樣,戀物癖是變態心理學的專業術語,戀物癖的患者會通過撫摸、嗅、咬或者玩弄來獲得性快感。
戀物行為是孩子對某種特定物品的依戀,孩子不能離開它。
所以統共來説,孩子對待一個物品的依戀是純潔的,並沒有所謂的“好”、“壞”。有些可能情節嚴重一些,那也是與寶寶的先天氣質有關。戀物不代表寶寶的心理不正常。所以父母一定不能以此斥責孩子。
孩子“戀物”的原因是什麼?
寶寶對父母的依戀,是因為父母能在孩子最危險的時候給予他安全感,保護他不受外界環境中有害因素的影響。就好比很多寶寶晚上害怕,就會下意識地尋找媽媽的懷抱。
所以寶寶會對一個“物品”產生依戀,是因為他能從這裏得到安全感。有的父母平時工作繁忙,寶寶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就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把某個物品當作媽媽的象徵或者説替代品,並從中獲得安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對一個物品的依戀。
父母該怎麼應對孩子的“戀物”
1、儘量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孩子戀物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所以在和父母的玩耍中能有效減輕孩子的“戀物”。
2、如果寶寶睡覺的時候習慣抓着某種東西,那就是因為害怕,所以才會下意識依賴着一個特定的物品。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在寶寶睡前給他講講故事、唱唱歌,讓寶寶在父母的陪伴下睡着。在父母的陪伴中,寶寶能睡得很甜。
3、不能讓寶寶只能有一個或者不多的“寄託物”,父母給寶寶準備更多的選擇的時候,例如兩三個小枕頭、幾個相似的小毛巾,寶寶就難以對一個物體產生依賴。
4、父母可以設計一個情節,讓寶寶把這個喜歡的東西送給最喜歡的小朋友。例如,寶寶喜歡一個小毛巾,也喜歡阿姨剛生下來的小寶寶,父母就可以建議讓寶寶把小毛巾送給這個小寶寶,讓小毛巾去保護他,做一個小哥哥。
寶寶“戀物”是一種心理訴求的體現,父母不能採取粗暴或者是強硬的措施。雖然這種“戀物”的情節會伴隨着孩子的長大慢慢消失,這也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對此不聞不問。
因此,父母與其在寶寶身上找原因,不如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經常沒有陪着寶寶玩耍,是不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沒有哄好他。多陪陪寶寶,多擁抱寶寶,讓寶寶在成長的道路上多感受父母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