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4住院患者經歷不良事件,可能是冰山一角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健康

醫師報訊 (融媒體記者 楊瑞靜 管顏青)如今,患者安全正在成為全球公共衞生領域面臨的巨大挑戰。

《新英格蘭雜誌》一項最新研究對美國11家馬薩諸塞州醫院隨機入院的2809名患者調查發現,將近1/4的住院患者(23.6%)經歷過不良事件。在978例不良事件中,222例(佔22.7%)為可預防事件,316例(佔32.3%)的嚴重程度為嚴重或更高。其中,藥物不良事件是最常見的不良事件(佔所有事件的39.0%),其次是手術或其他手術事件(佔30.4%),患者護理事件(與護理相關的事件,包括跌倒和壓瘡,佔15.0%),以及醫療相關感染(佔11.9%)。

一個患者安全不良事件的發生,往往是多個隱患之上的冰山一角。那麼,對於中國的醫院管理者來説,如何排除安全隱患、降低醫療事故風險?

01

冰山一角的背後

醫務人員對上報持保守態度

“每一例重大醫療事故背後都有30例嚴重醫療事件,300例醫療隱患,還有3000多個醫療偏差。”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肖明朝認為,醫療系統應該開誠佈公地將所有的不良事件暴露出來,做到長期有效的監測,並通過有效的干預措施,避免今後不去犯同樣的錯誤。

在中國,根據《2021年國家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報告》披露的數據,2020年度納入抽樣的醫療機構中,每百名出院人次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上報例數均值為1.75,牀均醫療質量安全不良事件例數均值為0.35。

從數據上看,中國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發生率並不高。一方面,中國尚未建立統一全面的“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另一方面,中國醫務人員對不良事件的上報持有保守態度,並非每例不良事件都會被上報,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與醫務人員的心態有關。

對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一院”)質量管理部主任趙彩蓮深有同感。在浙大一院每年的患者安全文化意識問卷調查中,不少員工最擔心是上報後受到懲罰。

當這種“懲罰文化“”不能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後,中國衞生行政主管部門及醫療機構已經普遍實行“無懲罰文化”,例如鼓勵文化。浙大一院就會對每一個主動上報不良事件的人獎勵20元,鼓勵員工幫助醫院發現安全風險,並進行調查分析和整改,從而積極防範類似事件再發生。

02

各部門聯合應對

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隨着醫院文化的轉變,相關政策也在推動着不良事件上報率的提升。根據二、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11年版)、全國醫療質量抽樣調查等相關要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均應將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作為一項常規工作任務,建立相關組織和制度流程。

肖明朝指出,自此之後,全國醫療安全不良事件上報率有所上升。但數據的上升並沒有使不良事件的預防效果帶來明顯改善。“因為很多不良事件上報後就被束之高閣,沒有得到分析,也沒有將相關結論和改進反饋到臨牀。”肖明朝提到,比起主動上報,後續反饋和改進更重要。“主管部門應當對主動上報的不良事件展開調查,挖掘事件背後存在的隱患和漏洞,及時修正和改進。”而這必然會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成本,於是很多後續動作被擱置。

在患者安全方面,中國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借鑑國際經驗,肖明朝認為,患者安全管理應當首先從錯誤中學習教訓,其次把正確的事情做得更多,再次讓患者參與到患者安全中。

“患者安全需要人人蔘與,人人有責。”趙彩蓮表示,對於醫療不良事件管理措施,各部門必須聯合起來共同面對,做好以下三點:

一是營造正面導向的安全文化氛圍。“發現不良事件後,追責不是目的,找到管理背後的原因並及時改進才是首要任務。

二是行政職能部門在職責範圍內進行風險分析,對相關流程、環節制定預案,並將預案落地。

三是做好日常監督和安全檢查,對高風險流程和高風險患者安全管理加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