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脈防寒 愛足有道

通脈防寒 愛足有道

大雪節氣意味着已經進入冬天最冷的時候,唐代詩人張孜在《雪詩》中寫道:“長安大雪天,鳥雀難相覓……豈知飢寒人,手腳生皴劈。”描述了寒冷天氣使人手腳皸裂的場景。雖然現代已經較少出現因為寒冷導致的手足部的凍傷等,但寒冷的冬季仍是糖尿病足等周圍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説,日常應該如何愛護雙腳、如何預防或延緩疾病的進展呢?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天津市名中醫、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瘡瘍及周圍血管病科教授張庚揚介紹瞭如何以通脈防寒原則防治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見的特異性慢性併發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本病伴有一定下肢神經或血管病變,早期臨牀表現多為下肢麻木、刺痛等感覺異常,繼而出現足潰瘍、壞疽甚至合併感染等現象。

為什麼糖尿病會導致糖尿病足呢?這是因為人類的雙足與心臟的距離比較遠,本身血液循環較差,而糖尿病患者的血管長時間被高血糖刺激,進而出現了彈性降低、管壁變厚、管壁硬化的情況,也就更容易導致血管閉塞。一旦患者雙足出現血管閉塞便會發生腐爛、發黑、水腫、壞死等情況,也就是糖尿病足。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比較高,如雙足不慎破潰很容易造成細菌感染,進而導致血管閉塞。

在糖尿病足初期,患肢會出現感覺下降、怕冷、發涼、肢端麻木等情況,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間歇性跛行。到了中期和晚期,患肢會產生局部肌肉壞死潰爛、傷口分泌膿性物等情況,部分患者還會併發骨關節疾病和骨髓炎。如果中期和晚期的糖尿病足患者沒有及時接受有效治療,下肢的壞死麪積會不斷變大,甚至累及大腿、小腿和腳踝,進而失去活動能力,嚴重的患者最終只能接受截肢處理。

張庚揚根據多年臨牀經驗認為,糖尿病足肇始於消渴(糖尿病),緣於體質素虛,陰陽失調,陰虛火毒熾盛,熱灼津液,血行失常,瘀阻下肢脈道,鬱阻日久,脈絡閉塞,筋骨皮肉失去氣血之榮養,熱腐成膿,故壞死感染,遂成本病。因此本虛標實是其病機關鍵所在。

那為什麼冬季是糖尿病足的好發季節呢?原因有四:第一,冬季天氣寒冷,引起血管收縮,雙腳的血液供應較平時更少;第二,冬季乾燥,此時足部的皮膚也易於皸裂開口,誘發感染;第三,冬季取暖普遍,中老年人也常有熱水泡腳的習慣,但糖尿病患者往往對於温度不敏感,所以容易出現足部皮膚燙傷而破潰感染;第四,冬季路面冰雪較多,容易發生足部的外傷。事實上,糖尿病與糖尿病足這兩個不同的疾病都容易因為天氣轉冷以及患者自我保護的不足而出現病情的加重。因此,提醒廣大糖尿病患者,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血糖變化,其次是每天要檢查雙腳的皮膚,尤其是注意足底、趾間等容易受到擠壓的部位有無紅腫、皮膚皸裂、變色、水泡、足癬、創傷等情況,還要注意雙腳有沒有麻木、刺痛或感覺異常,通過觸摸自己的足背動脈來判斷足部血液循環情況,一旦發現問題應及時到醫院做相關檢查,向專家求助。

糖尿病患者在大雪節氣該如何預防糖尿病足的發生呢?張庚揚指出,此時養生重點在於通脈防寒,具體來説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順應節氣慎起居,食藥調補要控糖,調養情志適度動。

順應節氣慎起居

大雪節氣養生重點在於防寒護陽,但需要適度,否則也可能會造成身體失調。大雪節氣是萬物儲藏的時候,養生也應順應自然規律,《黃帝內經》中講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陽光”,特別強調了在起居方面應當早睡遲起以養陽氣、固陰精。

糖尿病患者常已有多年的病史,再加上多為老年患者,機體抗病能力相對低下,所以更應該遵循天人相應、順應自然、因時制宜的養生防病原則。中醫認為,陽氣具有推動血液在脈道中運行、温煦和營養全身的作用,而在冬季之時,人體陽氣因寒冷而閉藏,血液失於推動而運行減慢,則筋骨肌肉就會失於濡養。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説,冬季陽氣的閉藏,脈道欠通且氣血不足,雙足更是身體之末,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重視保護自己的陽氣,只有陽氣盛,脈道通利,筋脈才能得養。平時生活中要注意防寒,尤其注重雙腳的保暖。

糖尿病患者洗腳應用低於40℃的温水,不然容易對足部產生燙傷,進而引發糖尿病足。洗腳後及時擦乾趾間,可使用潤膚劑,讓雙腳的皮膚更濕潤有彈性,避免由於皮膚乾燥而產生破潰。還要常修剪腳指甲,將指甲邊緣修剪平直、光滑,但要避免將趾甲修剪過短。如果糖尿病患者的雙腳長出繭子、雞眼等,不要自行處理,一定要到醫院讓醫生處理。避免用化學制劑或石膏等去除老繭或雞眼,以防損傷足部皮膚造成感染。糖尿病患者不要穿着鞋跟高、鞋底硬、尺碼偏小的鞋子,且要保證鞋內乾燥,避免雙腳受到磨損和壓迫。與此同時,還要選擇襪口鬆弛、棉質材料的襪子進行穿着,降低襪子對於雙腳的磨損,並防止腳踝關節因為襪口緊勒而對雙足血液循環產生影響。糖尿病患者穿着的襪子最好選擇白色,這樣如果雙腳產生出血、破潰等情況可以在第一時間就發現。

張庚揚指出,摩擦湧泉穴對糖尿病患者足部保健非常有益,清代徐文弼的《壽世傳真》一書中有“摩熱腳心能健步”這樣一句話。湧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當足底第2、3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是腎經的起始穴位。“湧泉”一名是形容腎經體內的經氣由此穴湧出體表,如同泉水一般。摩擦方法為患者端坐,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右腳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腳心湧泉穴,不計次數,直至足心發熱為止;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進行同樣操作。如在温水泡腳後做此動作,則效果更佳。

食藥調補要控糖

冬季性本封藏,冬令進補便是順應其性,這樣可使營養物質產生的能量更多地貯存於體內,從而使人體氣血化生有源。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説,冬季進補時必須遵循糖尿病飲食原則,要在血糖控制平穩的前提下,選擇含糖量低、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來適當進補,並且要規律檢測血糖,規律服用降糖藥控制血糖,注意避免低血糖發生。

食補

糖尿病足患者在飲食上應控制主食的攝入,並適當搭配多種清淡、富含維生素、低脂肪、低糖的食物作為補充。除此之外,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尿病腎病等併發症,需要注意控制蛋白質攝入,食用優質蛋白,尤其腎功能較差、有蛋白尿的患者。平時常覺乏力、畏寒、手足不温的患者,多屬素體虛寒、陽氣不足,此時可適當進食羊肉、桂圓、大棗等温性食物來補益陽氣。

藥補

藥補較食補而言,力強且功專。對於一些身體虛弱明顯的患者,可在食補的同時結合運用藥補。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內含人體元陽,為一身陽氣之根。因此,藥補以補腎陽為佳,宜選擇鹿茸、淫羊藿、蛤蚧、杜仲、冬蟲夏草等中藥。

調養情志適度動

大雪時節,寒冷的季節使得很多户外活動受限,陰晦的天氣常使人心情沮喪。此時要注意調節自己的心情,在家裏聽聽音樂、看看書、跳跳舞、給親朋好友打打電話,或到外面曬曬太陽、賞賞雪景、滑滑冰,這些都是消除冬季無聊、保持精力充沛的好方法。冬季雖然要“封藏”,但精神上應適度的外放,這樣收放有法,陰陽才能平衡,更有利於疾病的預防和康復。

中醫很重視情志對人體的影響,素有“七情致病”的説法。張庚揚指出,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時常會導致情緒不暢,尤其是糖尿病足患者可能還會伴有疼痛、行動不便等症狀,從而加重情緒問題,但不良情緒又會反過來再影響血糖,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加重病情。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過程中,積極地進行自我調節,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並全力配合醫生的治療,對於改善症狀、控制病情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要嚴格禁煙,心情抑鬱的時候更要注意,因為吸煙會加重組織缺血,還會刺激腎上腺素釋放,使血糖增高,促進疾病發展。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51 字。

轉載請註明: 通脈防寒 愛足有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