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飲食起居到精神運動,秋後養生學起來
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 王豔立秋後,自然界中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雖然暑氣和熱氣猶在,但涼風已經不遠了。根據中醫理論和經驗,立秋後的養生,凡飲食起居、精神運動皆以養收為原則,貴在滋陰斂陽。河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護理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立秋後如何正確養生”。
飲食調養:“少辛多酸”慎進補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素問·髒氣法時論》言:“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還可適當食用一些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如小米、薏米、扁豆等,可使體內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又能調理脾胃功能。
起居調養:“早睡早起”忌貪涼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立秋後別再過於貪涼風、開空調,最好避免皮膚直接被風吹。精神調養:安神養氣莫悲秋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可以通過練習靜坐、閉目養神等方式來調節氣息、靜心凝神,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運動調養:輕鬆平緩不過度立秋之後,陽氣收回,禁忌暴汗,不利於潛陰藏陽,可選擇一些平緩輕鬆的運動項目,如瑜伽、太極拳等。尤其是老年人、兒童、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兩髒調養:潤燥養肺又護肝養肺。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立秋之後,天氣就變得乾燥,而天氣乾燥容易傷肺,肺氣虛則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一般來説,秋季養肺,可多食蓮藕、百合、杏仁、蘿蔔、山藥、扁豆、枸杞、銀耳、柚子等潤燥養陰之品,同時要少吃葱、蒜等辛味之品。護肝。立秋之後,肝氣在秋天受到抑制,而肝又主情志,疏泄氣血,這時候人容易出現情緒低落、氣血失調的現象,具體表現有憂鬱、心慌心悸、失眠、內分泌紊亂等。秋季養肝,多食小白菜、胡蘿蔔、蓮子、黃瓜等,也可以找中醫專家辨證施治服用中藥方劑,幫助肝氣的運轉,增強肝臟解毒排毒功能,自然而然就能夠避免不良症狀的發生了。
最舒服的養肺法:按迎香、叩肺俞。按揉迎香穴: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後,用拇指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次,每天早晚各做1~2組。叩肺俞穴:每晚臨睡前端坐椅子上,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鬆。吸氣於胸中,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背部肺俞穴數十下,同時用手掌在背部兩側由下至上輕拍,持續約10分鐘。這種方法可以舒暢胸中之氣,有健肺養肺之功效,並有助於體內痰濁的排出,且可疏通脊背經脈,預防感冒。着裝調養:避免寒氣侵入體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熱未盡,有涼風時至,天氣變化無常。俗話説道“春捂秋凍”,這個季節穿衣感到微涼是最好的狀態,不必過早添衣,適度的冷感可以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不過,隨着天氣逐漸轉涼,晝夜之間温差增大,有支氣管炎、肺氣腫、關節炎、腰肌勞損、心腦血管疾病、面癱等疾病的人羣,還是要做好防寒工作。
(大河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