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孩子的培養問題上,家長們的教育理念各有不同,強勢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夠聽從自己的安排,在強大的掌控欲下,孩子的行為受到更多的約束和限制。表面上看孩子會較少的犯錯,甚至表現上也有很出眾的地方,但是家長仔細的觀察下來會發現,孩子很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
前段時間看大一檔綜藝節目,當時邀請的嘉賓是蔣方舟,這個看起來十分優秀的女孩在成長過程中也有自己的煩惱。當被朋友問到生活中有沒有完全可以把不堪的一面暴露出來的時候,蔣方舟陷入了思考,發現自己與周圍人以及環境的關係中,自己更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滿意而不斷的收斂情緒。當自己瞭解到討好型人格時,所有的行為表達有了出口。為了讓媽媽覺得高興,自己會很節儉而偷偷的餓肚子,對於孩子來説,好吃的食物有着強大的誘惑力,但是自己為了討好母親,對這種誘惑似乎有了免疫力。類似的事情有很多,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成了一種習慣。
誠如蔣方舟所言,當孩子傾向於討好型人格時,希望所有人都喜歡自己的心理使得孩子本能的學會了壓抑天性,甚至在不是自己的錯誤時仍然堅持説着對不起。自然在性格上,完美的光環下是脆弱的自卑。顯然孩子這樣的表現和父母的教育偏差大有關係。
一、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近來網絡上大熱的一部韓劇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紛紛表示自己也曾經和女一樣希望得到讚美。劇中女主在小的時候很少的得到關愛,小夥伴們也因為自己髒兮兮的不喜歡和自己玩。但是慢慢長大,女主變漂亮了,發現這之後的境遇有了很大的不同,人們更加願意和自己交往了。於是因為享受這種被關注的幸福,女主把“讓人喜歡”作為努力的方向。比如説遇到自己不喜歡的學長的表達愛意,雖然自己很不舒服,但是仍然會假裝自己對學長的印象也不錯。這種壓抑的表達讓女主很疲憊,當然,最後也沒有收穫完美的感情。
① 習慣於取悦別人
討好型人格使人更加傾向於取悦的行為表達,過分的注重給他人帶來的愉悦感,而忽視自我的情緒感受。在關係處理中,漸漸的把取悦他人作為行為發生的標準。
② 對他人的要求不懂拒絕
當面對自己很難做到或者對自己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的要求不懂得説不,不願意拒絕別人的請求是討好型人格非常常見的一種表現。害怕拒絕後對方感到不開心進而不喜歡自己的心理,使得討好型人格的人在情感關係中處於不平等的位置。
③ 過分的在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樣子
討好型人格的行為表達較少的會去考量自己真實的想法和喜歡,所有的衡量標準以是否在他人眼中看起來是否是完美的。對他人的看法和評價非常在意,而自己對自身的認可卻處於模糊的狀態。
討好型人格所展現出來的更多的是對自我感受的忽視,不管是隱忍謙讓還是逆來順受,對自身情感的忽視使得孩子無法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體系,依靠他人的喜歡而建立起來的安全感會非常的脆弱。
二、為什麼孩子會產生“討好型”的人格?
前段時間看了一部電影,影片中女主的妹妹因為生病的關係受到了家長更多的關愛,而女主經常處於被忽視的狀態。終於女主長大了,可以憑藉自己來營造安全感的時候,卻習慣講感情寄託於取悦他人上,就像小時候扮鬼臉取悦父親一樣。可是女主在任何一段情感關係中,自己無底線的討好,使得自己沒有自我,最終換來的是不斷的被拋棄。最終留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遺憾,影片讓人覺得壓抑,感慨女主的不幸。但是,這難免與女主小時候長期的被父母忽視,缺乏被關注的家庭環境大有關係,當孩子不斷的依靠扮鬼臉取悦父母時,也説明了父母的冷漠有多傷人。
① 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
當父母對孩子疏於陪伴,或者關注度不夠時,孩子希望通過自己的某些行為來吸引父母的注意。為了保持父母與自己的情感互動,孩子更加傾向於按照父母的喜好成長,依靠討好的行為表現得到關注。
② 內心極其缺乏安全感
當孩子的內心非常缺乏安全感,討好型人格的形成是很自然的事。孩子無法從生活中獲得這種正常的情感反饋,期望依靠在行為上的收斂、討好能夠換取對方的滿意。看到對方滿意後,孩子的安全感方才得到滿足。
③ 性格上的自卑感
當孩子處於自卑的情緒狀態中時,自我認同感非常的缺乏,這種情緒影響到孩子與同伴的交往,很容易形成不平等的交往關係,討好型人格的孩子處於被動的一方,進而會表現刻意的討好。
可見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和家庭環境以及孩子內心的情感狀態大有關係。其中父母與孩子的相處中,情感上的忽視是使孩子討好型人格形成的根源。孩子無法接收到正向的情感反饋,很容易將刻意討好變成習慣。
三、哪些家長容易教出“討好型”人格的孩子?
上段時間去閨蜜家做客,不由得感慨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閨蜜性格強勢,對孩子的教育嚴格,孩子稍有犯錯便會受到指責。飯桌上孩子不下心把菜弄到了桌子上,孩子立馬小心翼翼的觀察閨蜜的表現,在發現閨蜜看自己後,孩子討好式的把掉落桌子上的西蘭花撿起來吃掉了,還小聲的説“媽媽説西蘭花有營養,寶寶愛吃!”説着表現出很討好式的笑容。閨蜜對孩子的表現頗為得意,但是我卻如坐針氈。
① 對孩子過於嚴厲
當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時,孩子常常會達不到父母的要求,這使得孩子對與父母的情感關係不自信,對父母的態度很敏感。出於為了讓父母高興,而自己可以免於被懲罰的心理,討好的行為明顯。
② 喜歡拿孩子做比較
當家長頻繁的拿孩子作比較的時候,孩子很難從中獲得自信。比較使孩子急於表現自己,非常期望獲得父母的認同和肯定。當孩子的行為沒有十分完美的時候,孩子希望自己的討好可以維持住父母對自己的正面評價。
③ 吝嗇對孩子的表揚
很多父母不願意對孩子提出表揚,害怕孩子因此而驕傲。而孩子對錶揚非常的渴望,尤其是自我意識越發明顯的時期,但是父母極少的肯定使得孩子對父母的表揚越發的渴望。
可以看出父母的不恰當做法是導致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的關鍵因素,過於嚴厲、嚴肅的教育方式,反而讓孩子更加的希望通過討好來得到父母的回應。這對孩子的健全人格形成顯然有影響。那麼家長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四、家長要如何應對擁有“討好型”人格的孩子?
1多陪伴孩子
父母的陪伴可以讓孩子更有安全感,不必過分的擔心自己的行為不當而引起父母的嫌棄,在行為表達上更加的輕鬆自由。
2及時給予孩子肯定
父母的鼓勵和認可使孩子行為表達的正向激勵,也是孩子自信性格養成的基礎。但孩子更自信時,行為表達上更加傾向於內心的真實喜好。
3引導孩子建立對自我的正面評價
當孩子把評價自己的權利交付到他人身上時,孩子很容易產生“討好型”人格,當孩子學會自己評價自己是,行為的驅動力變成了滿足自己的訴求。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討好型”人格產生時,諷刺孩子顯然是不對的教育方法,家長更加應該反思自己對孩子情緒的忽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給予孩子安全感和正面的回應是父母值得多加考量的。
當孩子“討好型”人格表現明顯時,孩子無法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對此大家的看法是怎樣的呢?對此有哪些見解呢?歡迎分享。
>這裏是朗朗育兒課堂。這裏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多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