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對爸爸愛理不理,卻對媽媽極其尊重,這樣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健康

文|福林媽咪
>“媽,我回來了!”
“爸,我媽呢?”
孩子回到家,經常找的是媽媽。也有的孩子,對家裏的爸爸愛理不理,回到家看到爸爸坐在客廳喝茶看報,頂多一句“爸,我回來了。”然後就不再多説什麼了,但是跟媽媽卻可以無話不談,感覺對爸爸都是愛理不理的,卻十分尊重媽媽。
>—01—
今年14歲的鈞鈞,爸爸是個建築設計師,總是很忙,經常出差、加班。鈞鈞從小就是媽媽一直帶着的,跟媽媽相處的時間要多過爸爸。
鈞鈞的媽媽總是在鈞鈞耳邊抱怨,有一次,鈞鈞在學校跟同學玩耍的時候打碎了玻璃,老師讓家長去學校一趟,媽媽一聽就暴怒了:“我天天一個人帶你,我容易嗎?你還給我找事兒,這事兒就該你爸出面的,什麼都叫我,要他有什麼用?”
媽媽經常説鈞鈞爸“沒用”,“什麼事都不管”。在鈞鈞眼裏,即使爸爸在外面蓋了再多的高樓大廈,但是鈞鈞還是覺得爸爸什麼都不管,久而久之,跟爸爸的溝通也很少,甚至開始埋怨爸爸。
鈞鈞學習成績在班裏是中上等,但是有次模擬考試排名下降了,爸爸在家長羣裏知道後,給鈞鈞打電話,問鈞鈞什麼情況,嘮叨了幾句,沒想到鈞鈞卻説:“你別管了,反正你也沒管過。”這話讓爸爸覺得自己很委屈,明明自己在外打拼,辛苦掙錢,最後換來的卻是兒子這樣的態度。
>—02—
孩子是怎麼變成這樣的?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演講中説到一個點:三歲前有恩於他,才能立威於他!
人類生命早期的所有反應都集中在面部,不能抬頭、翻身,都需要有人照顧,而這個照顧她最多的人就是孩子最依戀的人,他會記住氣味、聲音、相貌,半歲以後就會認人,換別人來就會哭鬧抗拒,這就是早期的心理現象,也就是依戀。
李玫瑾還拿出溥儀來舉例,小時候的溥儀對太監整蠱,不聽師傅講帝王仁述之道,幾乎所有人對他束手無策之時,有一個人站出來了,讓他不再整蠱太監,那就是他的乳孃,這個人大字不識也不懂大道理,卻能影響溥儀。
雖然這個例子比較特殊,是皇族,但是足以説明,早年撫養孩子的人對孩子的影響。
所以,早年母親的重要性就高過父親。
>爸爸們也很容易就能後來居上的。
大部分那些出現孩子對爸媽態度差別大的家庭,往往是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發現的,這就不僅僅是因為生和養了,還有“育”,不止是媽媽,還有爸爸的份。
原因一:父愛的缺失,讓父親與孩子的關係越拉越遠
爸爸總是在工作,在家陪孩子的時間很少,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連陪伴都沒有,父子/父女之間的交流就少了很多,而媽媽在孩子身邊的時間更多,對比之下,可能會和媽媽更親密一些。
>原因二:母親貶低父親,讓孩子看不起父親
有些媽媽愛抱怨,孩子爸爸可能確實工作忙,忽略了,也可能就是真的什麼都不願意管,但是媽媽總是抱怨爸爸什麼都不管,看不起爸爸,這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對爸爸的看法,讓孩子也看不起爸爸。
>原因三:母親比父親擅長表達情感,父親愛孩子的方式總是很深沉
很多爸爸吃虧就吃虧在不懂表達,太含蓄,不如媽媽會表達,孩子小的時候都很直接單純,爸爸媽媽要説出來表現出來,孩子才能感受到。但是父親有的時候給人一種嚴厲的感覺,其實愛是藏在心裏的,可是孩子看不出來,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想親近的時候就更難了。
所以趁着孩子小的時候,更應該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尤其是父愛,這個一直被很多父親忽略,或者是從來就沒給予過孩子父愛的“喪偶式育兒”,對孩子來説,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父親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03—
雖然母親的重要性在於孩子早年形成依戀,但是父親也有更重要的作用
父親有助於孩子扮演好自己的性別角色,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還會影響女兒的婚戀觀,同時,還是孩子小時候最好的玩伴。而孩子早年的規則意識的形成,則是在孩子6歲之前父親母親共同影響下完成的。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阿莫納什維利曾經説過:
>“父親在家裏應當是有權威的人,他的威信越高,孩子對自己要求越嚴……孩子需要父親,父親應當是善良的、愉快的人,孩子小的時候,父親常常忘記自己是大人,像淘氣的孩子和孩子一起玩,孩子長大了,父親是孩子的知心朋友和導師,即嚴格又正直,言行一致,成為孩子的榜樣。”
—04—
所以啊,爸爸們啊,希望你們能做到以下幾點:
賺錢以外的時間,多陪陪孩子
陪孩子玩耍,其實也是一種放鬆方式,孩子都超級治癒的,他們偶爾一些童言童語能教我們這些大人很多道理,而且看着孩子笑,工作一天的疲憊都消失不見了。
愛孩子的媽媽,彼此尊重,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
爸爸和媽媽在家庭中不要分出來誰強誰弱,媽媽尊重爸爸,不貶低爸爸,理解爸爸工作的艱辛;爸爸尊重媽媽,體諒媽媽照顧孩子的辛勞,這樣才是最好的相處之道,也是讓孩子尊重家裏的每一個人的方式方法。
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對待孩子都要有原則性
教育孩子不是某一方的責任,而是夫妻二人共同合作的結果,爸爸學會做一個配合者,當媽媽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拆台,兩人要統一戰線有原則,為媽媽樹立威嚴的同時,媽媽也要對爸爸的一些決定給予肯定。而沒有原則性的一方,孩子往往會向在犯錯時向着那一方,但是卻不怎麼聽那一方的話,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有原則性,而且要統一。
爸爸們,別等老了才意識到自己的孤獨,別等老了再抱怨孩子跟你話不多,這一切,在於孩子早期的教育和陪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