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最好的親子關係,是跟孩子成為朋友,兩代人之間沒有秘密的相處。這樣和諧的畫面,確實讓很多父母心動,也包括我自己。
作為90後媽媽,一直相信科學的育兒方式,“釋放天性”四個字,是我育兒路上最執着的堅持。從小開始,不管大事還是小事,都會充分尊重女兒的想法。
原本以為,被尊重長大的女兒,會保持獨立、堅持的性格和態度,結果卻事與願違。最後發現,三歲的女兒有些“管不住”,她的想法太天馬行空,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説到底,就是任性和自私的表現,身邊人都覺得我把孩子“慣”壞了。
這一刻,突然就想起來之前看過的一句話:別再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釋放天性”是最不負責任的教育方式。
民主教育沒有錯,但前提是孩子明辨是非,有自己辨別的能力。若是他們肆意妄為,過馬路的時候,突然鬆開大人的手;在外面玩耍的時候,突然就蹲在地下大聲哭鬧;再或者跟別人相處時,隨意生氣或者動手……
一旦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就是在提醒父母,之前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跟孩子,其實沒有辦法做朋友,因為大家的心性、認知和人生經歷,有很大的差距。所謂朋友,就是和三觀一致的人在一起,這樣大家才能越變越好。
所以,在跟孩子成為朋友之前,理應先給他們立規矩,教會他們何為對錯,並且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性格才行。
什麼時候給孩子立規矩最合適?
其實大多數父母都知道規矩的重要性,但是卻不知道何時立規矩才合適。大家潛意識裏覺得:兩三歲之前,孩子太過年幼,對他們説的話,提的要求,立的規矩,可能都會被當做耳旁風。
但事實上,立規矩一定要趁早,而且越早越好。就像習慣一樣,規矩會深入骨髓,深深的印刻在腦海中。所以,孩子三歲之前,就是立規矩的最佳時期。當然,在不同的年齡段,規矩也是不一樣的。
1歲之前,這個階段的孩子心智確實不成熟,可是他們學會了爬行,也有了探索和好奇的想法,所以潛在的危險比較多。現階段,就給孩子下明確的指令:不能碰插座、不能碰電器、遠離一切的危險物品;並且有規律的吃飯、睡覺。
2歲之前,孩子的心智和自我意識在慢慢覺醒,他們好像突然間變聰明瞭,懂得通過試探的方法“要挾”父母。對於孩子不斷試探的行為,父母要堅決的説“不”,徹底斷了他們的念想,堅決不縱容。
3歲之前,孩子能做的事情很多,獨立吃飯、獨立穿衣,睡覺前洗臉刷牙、吃飯前後洗手,這些小規矩都隱藏在生活細節中。要記住一點:孩子“用”不壞,他們的潛在能力是無窮的。
越小的孩子,越容易立規矩。反而長大後,他們的想法和行為成熟,不利於規矩的養成。尤其是養成錯誤的習慣後,想要糾正都有些困難,對於後期的教育不利。
如何給孩子立規矩呢?掌握技巧,很重要
1、父母以身作則
“律人先律己”,在要求孩子之前,父母要先要求自己。身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除了養育陪伴的責任外,教育的責任更重大。生活中,一定要做個以身作則的好父母,在言傳身教中教會孩子更多的規矩。
2、保持規矩前後一致
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規矩的一致性,這是確保孩子養成規矩的前提。擔心記不住,可以把規矩寫下來,然後貼在家裏醒目的地方。既能在無形間提醒孩子,又能確保規矩始終如一。
3、結合年齡增加規矩
除了原則性的問題之外,剩下的規矩都需要結合孩子的年齡,不斷的做調整。三歲之後,大多數孩子都已經進入幼兒園,他們的學習能力、社交能力都在不斷提高。規矩,也可以隨之增加難度,引導孩子慢慢適應。
關於規矩,父母應該幫助孩子一起完成。
雖然規矩是給孩子制定的,但父母作為他們成長路上的“好夥伴”,也應該協助他們一起完成。
把陽光放長遠一些,不要總盯着孩子的錯誤,而是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所有的規矩都是一點點養成的,每一次的小進步,都不要吝嗇誇讚孩子。
寫在最後:當孩子養成好的規矩,再和他們成為朋友,這樣的親子關係才最舒服。立規矩的路上,父母一定要多點耐心,別讓孩子產生牴觸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