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並非“不治之症”,專家提醒

  連日來

  有關“抑鬱症”相關話題

  引發關注

抑鬱症並非“不治之症”,專家提醒

  作為一種可被明確診斷

  並治療的精神心理疾病

  抑鬱症≠抑鬱情緒

  不是僅靠自我振奮就能好轉的

  7月6日

  #如何自查是否患有抑鬱症#登上了微博熱搜

抑鬱症並非“不治之症”,專家提醒

  自測:抑鬱症的9個條目

  以下這三道題目的每個選項對應一定的分數,您根據過去兩週的情況進行選擇,比如説A選項,如果您完全沒有這種情況就是0分,有幾天出現有這樣的情況就是1分,一半以上的天數都是這樣打2分,幾乎每天都有打3分,到最後我們分數累積相加,看一下結果是怎樣的。答案沒有對錯,真實反映自己的感受就好。

抑鬱症並非“不治之症”,專家提醒

  1.是否有這些情緒症狀

  A:做事時提不起勁或沒有興趣

  B:感到心情低落、沮喪或絕望

  C:覺得自己很糟或很失敗

  D:有用某種方式傷害自己的念頭

抑鬱症並非“不治之症”,專家提醒

  2.是否有以下軀體症狀

  A:入睡困難、睡不安或睡眠過多

  B:感覺疲倦或沒有活力

  C:食慾不振或吃太多

  D:行動或思維遲緩、坐立不安

抑鬱症並非“不治之症”,專家提醒

  3. 是否出現認知症狀

  A:對事物專注有困難

  認知的症狀是經常被我們忽略的,很多人都覺得抑鬱只是一個情緒症狀,殊不知其實對很多的抑鬱症患者,就醫的首要原因其實是認知損害,認知損害主要表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

抑鬱症並非“不治之症”,專家提醒

  以上三道題目的九個選項就是我們在臨牀上常用的PHQ-9初篩抑鬱症的量表,您可以參考進行自測,但抑鬱症的診斷不能完全基於量表,抑鬱症的確診還需要專科醫生進行整體的評估。

  評分的標準:不是9個條目達到了多少分就可以診斷為抑鬱的,必須前兩條:抑鬱情緒和興趣減退,至少有一項存在的前提下,剛才所説的9個條目達到5分或5分以上,才會考慮你近期是不是存在抑鬱的可能性。

  專家提醒:抑鬱症並非“不治之症”

  據央視新聞消息,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一級主任醫師李凌江表示:專家指出,作為一種疾病,抑鬱症並非“不治之症”。通過尋求專業的幫助,大多數患者可以被治癒。

  ①抑鬱症是一種疾病,不是普通的心情不好,不是去散心、想開點就能解決的。

  ②陽光愛笑不會得抑鬱症是誤解,也許只是不願意把負面的情緒表露在人前。

  ③除了持續興趣下降、情緒不穩定、容易哭泣、出現乏力感等,軀體疼痛、失眠、耳鳴、心慌等,也可能是抑鬱症的表現。

  ④通過專業治療,大多數抑鬱症可以治癒,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如何與抑鬱症患者相處?

  很多時候,抑鬱症患者身邊的親友,因為對病情不瞭解,從而對抑鬱症患者的各類行為產生誤解。與抑鬱症患者相處時,周圍的人往往也會不知所措,生怕一不小心就傷害對方。

  如何通過自己的言行,幫助和安慰抑鬱症患者,和他們和諧友好地相處?

  多理解

  讓抑鬱症患者獲得尊重和正在嘗試被理解的感覺很重要。他們的很多痛苦不為人知,也很難一次性表達清楚,因此要不斷地嘗試多理解他們。

  多傾聽

  傾聽對抑鬱症患者最重要。傾聽過後,我們最好不加評價、不加分析、不加指責

  多關心

  抑鬱症患者通常很脆弱,需要被關心和愛護。

  多配合

  有的患者想單獨待會兒,我們就要在約定安全後給予一些空間和自由。有的患者容易哭泣和發泄,我們就要給予陪伴,允許他在不傷害自己的限度內發泄。

  不盲目建議、鼓勵和督促

  抑鬱症患者處於疾病的狀態下,承受力和對外界的敏感度異於日常狀態,各類微小的事情都會帶給他們壓力和崩潰感。

  沒有專業的患者病情評估和醫師指導,不應強行帶患者運動、聚會、旅行、讀書及嘗試各類網上查閲到的治療方法和調整方式。

  不指責

  抑鬱症患者最害怕被貼上不努力、不負責、不認真、不堅持等標籤。不要説“這算個什麼事兒”“人家的處境比你還難,也沒有抑鬱”。

  不詢問原因

  不要直接問“為什麼你抑鬱”“為什麼大家都有壓力,就你生病”。抑鬱症是一種病因複雜的疾病,我們無法選擇自己是否要患病。

  不戰戰兢兢地對待

  盡力去做,帶着愛去看護抑鬱症患者就是最好的應對辦法,不用揹負太多心理負擔,不要過於責備自己沒有照顧好他們。

  找專業醫生做依靠

  專業的精神心理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疾病狀態,判斷患者是否需要藥物干預、目前最該做的和最不該做的事情等,並給出相關治療方案。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整理:張小松)綜合:央視新聞、科普中國、CCTV生活圈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2 字。

轉載請註明: 抑鬱症並非“不治之症”,專家提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