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3種“中國式禮貌”,正在悄悄的誤導孩子,多數家長還不自知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健康

中華上下五千年,中華的“禮儀”可以説是舉世聞名,是名副其實的“禮儀之邦”,這都歸功於中國父母的教育非常看重禮儀,還記得小的時候,父母會經常給孩子講“孔融讓梨”的故事,一直被很多父母當作榜樣將給孩子,甚至是上了教科書。

因為傳統放任薰陶,很多的作家都會在自己的作品中設立一個這樣“乖巧可愛的孩子”,這簡直就是所有父母心中最理想的孩子。

過度教孩子禮貌,不一定是好事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小的時候,就會教孩子:接受了別人的幫助要對別人説“謝謝”,給別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了,要説“對不起”這是一個人最基礎的禮貌,而在生活中大多數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懂禮貌,而刻意的訓練孩子,但是父母不知道,這樣的“中國式禮貌”反而會害了孩子。

其實培養孩子懂禮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是教孩子怎樣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懂禮貌”是每一個孩子進入社會的立足之本,但是家長在教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要操之過急,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太過嚴格或者是引導失誤,有可能慢慢地毀掉一個孩子,那麼有哪些“中國式禮貌”在毀掉孩子呢?你又佔了幾條呢?

毀掉孩子的3種“中國式禮貌”

家長逼迫孩子跟別人打招呼

跟人打招呼是一件非常尋常的事情,也是每個人都要學會的事情,很多家長都會用讓孩子叫人的方式,讓孩子學會跟人打招呼,這樣就能慢慢地讓孩子學會懂禮貌,但是就是有些孩子比較靦腆,再看見陌生人的時候就會不好找意思叫人,但是有些大人就會認為這樣的孩子沒有禮貌,而家長正是因為擔心別人有這樣的誤會,就會急切地教孩子叫人。

但是很多家長都會發現,越是想讓孩子叫人,孩子就會越往後躲,反而會越來越害羞,其實孩子在不肯叫人,就是因為孩子對於陌生人有一種本能的懼怕,所以會有退縮的表現,所以孩子實在不願意跟陌生人打招呼,就不要強制孩子叫人,家長可以先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正確與人溝通的方式,稍後在告訴孩子這是什麼人,讓孩子慢慢接受陌生的人。

總是讓孩子在別人面前表演才藝

一到過年的時候,大家一起在飯桌上吃飯的時候,家長都會要求孩子為大家表演一些才藝,其實這樣的行為對於那些表現慾望強的孩子是沒什麼問題,但是對於內向的孩子就是十分難以接受的,家長可能不以為意,只是想和大家展示自己的孩子有多優秀。而孩子不肯表演的時候,家長的期待就會落空,開始責備孩子膽子小。

但是這樣的行為會深深地傷害孩子甚至是陷入自我懷疑當中,最後發展成自卑的孩子或者是討好型人格。

父母過度謙虛,傷害孩子

估計大家都見到過這樣一個情況,就是在別人誇獎孩子的時候,家長總是謙虛的説:“你別誇她了,他哪有那麼好,再這麼誇,她尾巴就會翹到天上了,可不像你們家的孩子那麼穩當。”其實別人誇獎孩子是一件好事,家長的心裏也是非常開心的,但是稍後父母抬高別人家的孩子,貶低自己的孩子,就會讓孩子感到非常傷心,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不能得到父母的認可”的錯覺。

家長最好是在孩子優秀的時候,給予孩子應得的讚美,在孩子沒有那麼優秀的時候,也要給孩子足夠的鼓勵,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也要及時的指出來,幫孩子改正。

寄語:

將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是每一個家長都要做的事情,但是每一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所以家長要針對孩子的性格,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讓孩子長成一個更優秀的、更懂禮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