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新手媽媽在帶娃的路上,一定是一邊學習,一邊摸索,慢慢成長,所以才有“一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的説法吧。然而,在寶寶輔食添加這條路上,雷區滿滿,即便用心準備也很容易踩雷。今天,就跟隨松達媽媽一起來看看輔食添加的幾大誤區,我們都中招了嗎?
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是個一直困擾普天下孩子的存在,在嬰兒時期就已經如影隨形般的默默伴隨各位小盆友啦。很多媽媽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比如這樣的對話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寶寶,你看看隔壁的XX,比你小吃的比你多,你再這樣下去一定會營養不良的!”
很理解家長這種害怕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和緊迫感,但是每個孩子出生時所在的生長曲線的位置是不可選擇的,孩子的生長髮育應該以自己的生長曲線為依據。孩子生長正常,家長就沒必要糾結孩子吃得比別的孩子少,盲目地比較食量,餵養過勤,打亂孩子的生活節奏,以不能解決問題的。
過早的接觸成人食物
經常看到有媽媽在網上詢問:“為什麼我家寶寶剛添加輔食沒多久,就不願意吃輔食和奶了啊?”我想這可能和有的家長在吃飯時,經常給寶寶喂一些成人的食物有關係。
輔食的味道一般比較清淡,而成人的食物口味會比較重,所以一旦給孩子嘗過成人的食物,都有可能刺激嬰幼兒味覺的過早發育。等小寶寶愛上成人食物的味道,自然就不願意吃輔食和奶啦。
雞蛋VS米粉
在長輩的概念裏,雞蛋是非常有營養的,寶寶的第一口輔食就該吃雞蛋。這種想法的形成,其實與他們那個年代的食品供應狀況和食品加工水平有關。雞蛋在嬰幼兒生長髮育過程中確實有重要作用,但把雞蛋作為第一口的輔食,卻是大大的誤區。寶寶的第一口輔食,應該是營養米粉。
用奶瓶給孩子餵奶粉
剛開始添加米粉時,有的家長會還是會選在奶瓶來餵養,這種做法也是錯誤的。奶瓶餵養是通過吮吸--吞嚥的過程,而勺子餵養是通過捲舌--咀嚼--吞嚥的過程。用勺子餵養不僅在於進食方便,更主要的是為了促進孩子的行為發育,訓練寶寶面部肌肉,為今後流利説話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