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關於“健康飲食法” 聽聽專家怎麼説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健康

本報訊(記者莊媛)近來,很多新興的“健康飲食法”受到追捧,比如素食、不吃碳水、生酮飲食等。然而,吃素就真的健康嗎?最近流行的生酮飲食法科學嗎?不吃碳水真的可以減肥嗎?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師邊姍姍給市民一一做解答。

素食

很多人認為吃素就是不吃魚肉蛋,是素的就好,吃素會變瘦,更健康。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素食都是有益的。素食也要講究搭配、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

有研究顯示,健康素食,就是以植物為主的飲食,被發現與降低各種慢性疾病如癌症、2型糖尿病的風險有關。健康素食的目的是通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飲食模式包括幾種“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食物”,如堅果、植物蛋白、可溶纖維(來源於豆子或豆製品、燕麥、大麥、秋葵、茄子、橙子、蘋果和莓果類水果如草莓、藍莓等)、植物固醇強化的食物、橄欖油和牛油果裏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同時該飲食模式還限制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

動物來源的食物與多數植物來源食物相比,可以提供優質和豐富的蛋白質,幫助肌肉的維持,免疫的保障等。因此,相比於純素食,加入一些動物性食物更容易避免營養不良,尤其對於有額外需要或者風險高的人羣比如孕婦、兒童、老人等。當然肉類攝入也要適量,要讓瘦肉或含有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魚類作為動物性食物攝取的主力。

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老年人和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切勿隨意進行素食飲食,以免造成營養不良以及其他併發症的發生。

不吃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攝入不足不僅會導致注意力難以集中、血糖波動,還會影響睡眠。長期低碳水飲食的人,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疲勞、嗜睡,嚴重的還會出現記憶力減退、內分泌紊亂、貧血。以成年人為例,每日應當攝入2至3碗熟米飯量的碳水,即使在減肥期間,也要吃一定量的碳水,以免機體因能量不足而消耗更多蛋白質導致肌肉流失。不吃碳水的減肥方法,可能在短期內可以看到一定的效果,但一旦恢復吃主食就會發生反彈,還可能增加發生胃腸疾病的風險。

建議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攝入主食時,可選用不同種類的穀物,紅薯、土豆、芋頭、山藥等富含膳食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可作為輔助,黃豆、綠豆、紅豆可以作為蛋白質補充。減肥時,可以把部分精米精面換成豆類、薯類,做到粗細搭配,營養均衡。

生酮飲食

生酮飲食法以前主要用於治療癲癇,關於它對消脂、減肥、糖尿病的治療,近些年吸引了很多民眾的關注。

生酮飲食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是有區別的,生酮飲食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低於50克/天,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碳水化合物是50克/天至120克/天,生酮飲食是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極限階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不主張攝入過多的脂肪,因而會相對降低全天總能量的攝入,而生酮飲食則會鼓勵增加脂肪的攝入,全天總能量攝入可能會比較高。

生酮飲食期間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併發症,最明顯的表現是微量元素的缺乏,比如鈣缺乏導致小腿抽筋;鐵缺乏誘發明顯脱髮;維生素B1、B2的缺乏會導致皮炎或者皮疹等。此外,因為減肥過程中酮體生成過多容易導致頭暈、犯困等現象的發生。之前有不少研究發現,高脂飲食在短期內減肥更有效,長期卻沒有優勢,所以對生酮飲食的優越性還得看長期的相對效果。採用這種飲食方式,就特別需要注意衡量患者對飲食過程的適應度,可能存在的營養不良風險,以及療程長短、何時戒斷的問題。

目前,生酮飲食法只對某些特定癌症類型的治療有助攻效果,而對其他類型的癌症(比如急性骨髓型白血病)反而導致惡化,因此,生酮飲食法助攻癌症還是有很大限制的,未來還需要更多的臨牀實驗來驗證其可行性。

邊姍姍提醒市民,無論是素食、不吃碳水化合物還是生酮飲食法,都不要自行隨意進行。一定要在營養師和醫生的嚴格醫療監督下,根據個體的情況進行評估,再製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