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匠心煉就好膏方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健康

文/融媒記者 程遙

俗話説“冬令進補春日打虎”,説的是膏方的效用。初以為春夏用藥就跟膏方無關了,其實不然。原來中醫理論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許多患者冬季服用膏方的“藥力”隨時日漸退,而前方又有致病因素等着,比如夏秋之交天氣轉涼導致一些疾病易發或加重,而膏方在春夏同樣承擔着兼治、防病功能。連日來,老藥工毛偉斌便正在為熬製膏方忙碌。

中藥有丸、散、膏、丹、酒、露、湯、錠等傳統劑型,形態不同各有功用。由多種藥物經反覆煎煮、濃縮而成的膏方,既補身又有防治功效。《黃帝內經》曾記載古代官貴用膏方養生“治未病”,現如今膏方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在江浙滬一帶尤為盛行。

在常熟民間,“開一料膏方來養生”的觀念流傳已久。每年,各大老字號藥店和中醫院都會邀請資深中醫坐堂,為前去就診的患者把脈開方。膏方製作工序複雜,要求苛刻,方子遞到藥工手中,選材制膏便拉開序幕。煉就一方好膏,考驗藥工的臨場經驗。熬膏方也練就好藥工。常熟本地曾經出過不少藥工,如今所剩不多,而年輕人從事藥工的為數不多,一些資深的中年藥工便承擔了傳承職責,毛偉斌便是其中一個。

在海虞北路的建發醫藥公司所屬民生藥房,毛偉斌帶着他的徒弟認真選料,精心煉方,獲得了好名聲,不少主顧慕名前往。十餘年的歷練,讓他從初出茅廬成長為行家裏手,煉得一手好膏方,如今已是一名執業中藥師。

毛偉斌並非生於醫藥世家。1999年,他退伍回鄉後,被分配到原常熟市衞生局下屬醫藥公司負責倉庫管理,卻從此喜歡上藥工這個職業。早些年,制膏手藝不輕易外傳,想學就得拜師,至少兩年學成。毛偉斌在童仁泰藥店拜得了師傅,學完理論,選好藥材,他跟着師傅走進操作間,在師傅的手把手指導下熬製膏方。十多年間,善於博採眾長的毛偉斌輾轉於城鄉多家藥店、藥房,先後在環城南路“童仁泰”、縣南街“柳仁仁”和書院街“北九如”三家百年老藥店制膏,學到不少老藥工的獨到經驗。

除了虛心向老師傅討教,毛偉斌還加強專業理論知識“進補”,通過自學考試獲得了藥學專業文憑。

毛偉斌深知學無止境,繼續“細火慢煉”提升自己,同時把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們。

選材要地道,配方要精準,工藝要純正。一料膏方主要由中藥飲片、細料藥、膠類、糖類及輔料等幾部分組成,且藥味較多,少則20餘味,多則40餘味。手工熬製一料膏方,要經過浸泡、煎煮、沉澱、過濾、濃縮、化膏、收膏、涼膏八道工序,前後需花費四天時間。此外,膏方多為定製,由專業的中醫醫師因人制宜,辨證施治,堅持“一人一方一鍋”的給藥原則。無論選材、配方和工藝都要嚴格把關,一絲不苟。

當年,師傅如此教導毛偉斌,如今毛師傅又把經驗悉數傳授給年輕人。他還覺得,年輕人不光要學會煉膏、煉好膏,更要煉“放心膏”。比如製備器具得認真清洗,輔料得認真淘洗,不讓一絲一毫塵雜混入膏方,涼膏室消毒環節不能缺,讓客人得到有效且放心的膏方。這不僅是衞生問題,也是夏季膏方的保存需要。

毛偉斌的解答還道出了春夏開始流行膏方的另一個原因,“過去大部分的膏方放在冬天服用,主要是因為保存條件跟不上,那時候無法冷藏,夏季膏方容易黴變。現在一年四季皆可很好地保存,但確保無菌至關重要。”

“藥方好不好看醫生,藥效靈不靈看藥工。”在毛偉斌看來,一名出色的藥工應熟悉藥材藥性,能看懂醫生處方,具備豐富的經驗和極強的責任心。憑着對中醫藥的熱忱,毛偉斌精心熬製膏方十餘年,始終一絲不苟,嚴格把控每一道工序,只為熬出一料好膏。眼下年輕人當藥工的意願不強,毛偉斌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主動接棒,讓藥工技藝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