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臭當:
你好呀!有沒有想媽媽?媽媽猜你肯定沒想,聽爸爸説你能吃能喝能睡的,一天睡14個小時,三頓飯、三頓奶,褲褲都要裝不下你的大肉屁股了,還學會了騎小車、點菜、數“20”、叫“舅媽”、説姥爺和爸爸“摳門”,簡直棒棒噠!……
這是2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的醫務人員楊帆在疫情防控期間寫給她18個月大孩子的信開始部分。楊帆從2月20日晚接到電話需要立即前往抗“疫”一線,直到3月9日才回到家見到孩子。“剛開始時候想孩子就看看以前給孩子錄的視頻,不敢直接視頻聊天,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家,沒辦法告訴孩子什麼時候才能見到媽媽。”兒子是她最大的牽掛,也是她堅持戰鬥最大的動力,為了紀念這段值得銘記的日子,她給兒子寫下了一封信。 楊帆介紹,自己也從沒有跟他分開過這麼久。因為疫情的到來,自己變得非常忙碌,也回不了家,陪伴孩子的時間變得非常少。楊帆為此感到很抱歉。 “孩子雖然才18個月,但感知能力很好,所以哪怕再忙,只要能夠看見他的照片,我就會堅持下去,寫下這封信,也是希望他能感受到媽媽的愛。”楊帆説。
“ 媽媽每天爭取都讓叔叔阿姨幫媽媽拍工作時的照片給你看,看看我們這座青城有多麼的團結、多麼的努力。未來的路很長,即使在成長的道路上你會遇到很多負面的詆譭,不忘初心才能成長為祖國的棟樑,這就是為什麼你的名字裏會有“棟”字,媽媽和爸爸希望你能像我們一樣在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能夠義無反顧的站出來,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楊帆向兒子介紹着自己的這份特別責任。
“這是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的她寫給孩子的信,看完之後眼睛濕潤了。休息時候視頻,每天近一千人次的核酸採集量,讓她胳膊酸的舉不起來了;每天近八個多小時的穿戴防護服,手指和皮膚有了明顯的腫脹;清晨四點鐘就要起來做準備工作,兩眼有了深深的眼袋,這些她一句都沒提,信裏提的都是完成防疫任務的決心和對家人的牽掛。這是當下所有呼和浩特防疫工作者和志願者隊伍的縮影,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他們衝鋒在前,守護着城市和我們。”楊帆的愛人高瞳對記者説道。
“在過去18個月裏,從來沒有離開過媽媽的你在媽媽收拾行李的那天哭個不停,一整天不睡覺,3分鐘見不到媽媽就着急的喊‘媽媽!媽媽!’可是媽媽有媽媽的責任呀!媽媽要和好多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一起去‘打怪獸’,讓更多像你一樣喜歡出去‘門門’的小朋友、想要出去放風箏的小朋友早一點能安全的走出家門,盡情的玩耍,呼吸沒有‘新冠’危險的空氣。”楊帆在信中寫道。
信的最後,楊帆説出了自己的心願,希望在戰勝疫情後,帶兒子去放風箏,“已經答應了孩子好久,孩子天天看繪本上爸爸媽媽帶寶寶去放風箏的圖片,指着説想去。”楊帆説。
來源:內蒙古晨報內蒙古晨網融媒體記者 弓小立
【來源:內蒙古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