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寶有戀物情結是心理疾病嗎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健康

  【六一兒童網導讀】相信每個爸爸媽媽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會特別喜歡某一個玩偶或者玩具,去到哪都帶着,甚至睡覺的是都抱着。這是怎麼回事呢?有些爸媽就很擔心是不是寶寶有心理疾病?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鍾情某一個物品是戀物情結的表現

  不少嬰幼兒都有戀物情結,比如喜歡經常抱着一個小枕頭,走到哪裏都拿着一個布娃娃等。寶寶戀物指的是寶寶對某一物品產生強烈的依戀,並從物品中獲取安全感的現象,所謂的物品也可能是照顧寶寶的家人身體的一部分,比如摸着媽媽的臉,或者摟着爸爸的胳膊等。

  寶寶對物品的依戀表現出一種強烈的需求,如果有人將他的物品拿走了,他就會哭鬧不止,尤其是在晚上,情緒表現會更加激烈,因為人普遍對夜晚會有一種恐懼感,特別是寶寶,他可能對黑暗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所以需要有能讓他感到安全感的東西陪伴。

  寶寶的戀物情結大概在他六個月左右的時候就產生了,但表現得不是很明顯,2歲左右開始變得強烈,兩歲之前的寶寶往往對媽媽的乳房比較依戀,兩歲之後,逐漸過渡到對奶瓶、布娃娃等物品的依戀,這種轉變是從母體依戀的一種過渡,這是寶寶進步的表現。

  寶寶有戀物情結是心理疾病嗎

  寶寶戀物只是他尋求安全感的表現,不一定是心理疾病,寶寶手裏抱着一個布娃娃,他會覺得他能掌控布娃娃,這能讓他感到安全。

  這個布娃娃在寶寶的潛意識中有可能是他的媽媽,媽媽要上班,不能經常陪着寶寶,但布娃娃不一樣,它可以一直陪伴在自己身邊。

  在孩子眼中,布娃娃是有生命的,就像是他要好的“朋友”,和“朋友”在一起,可以彌補媽媽不在身邊的遺憾,會讓孩子感到安全和愉悦。

  總之,寶寶戀物不是一種病態行為,只要寶寶的智力、行為、情緒發育正常就沒有問題,這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個重要階段,寶寶通過戀物的行為完成從“完全依戀”到“完全獨立”的成功轉變。

  但是,如果寶寶的戀物行為處於一種極端的狀態,比如幾乎24小時離不開依戀物,否則就會情緒失控,很難安撫,或者到了四五歲,還對某件物品特別依戀,家長就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了。

  因為這種依戀行為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智力、情緒、行為的發育,還讓失去小夥伴的認可,甚至會遭到同伴的鄙視,不願意與他交往,孩子就無法體會到交友的樂趣,慢慢地,性格上就會更加內向,也會讓戀物的行為越發嚴重,形成惡性循環。

  如何看待寶寶的戀物情結

  1.寶寶戀物有時只是階段性的,不用特殊處理

  一提到戀物,很多家長都會如臨大敵,覺得這是一個很恐怖的問題。其實,嬰幼兒在每個時期都會表現出獨有的特點,對於孩子的戀物舉動不必驚慌失措,因為很多現象都是階段性的,持續一段時間後,就會自動消失,或者經過父母有意識地調整,就會走上正軌。

  我家二寶現在就不怎麼喜歡壓着我的胳膊睡了,只是偶爾撒撒嬌,然後就自己趴在枕頭上,安靜一會兒就睡着了,之前不壓着我的胳膊睡覺,他會在牀上翻來覆去,需要折騰很久才能睡着。

  2.找到寶寶戀物情結產生的原因,對症治療

  有些孩子戀物情結比較嚴重,父母首先要好好想一想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是平時對孩子的關注不夠,孩子感到了孤獨與不安,還是近期受到了不良的刺激等。

  我有一個朋友是一名醫生,她老公是個工程師,經常駐外,每次她加班,她女兒柔柔都會抱着一個毛絨玩具入睡,有一次,朋友將毛絨玩具洗了,柔柔説什麼都不肯睡,哭鬧不止,保姆無奈之下,打電話將朋友叫回了家。

  柔柔這種情況就是因為父母陪伴得太少,後來,朋友有意識地增加了與女兒在一起的時間,尤其是孩子入睡之前,講故事給她聽,唱歌給她聽,或者輕輕地撫摸她,讓孩子感覺到了愛與關懷,漸漸地,就不再排斥別人拿走她的毛絨玩具了。

  3.轉移注意力,豐富寶寶的生活

  當孩子對某一種物品特別依戀時,千萬不要強行拿走它,或者訓斥孩子,這會引起孩子更大的不安,我們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聽音樂、講故事,讓孩子發現更有趣的事情可做,他就會忘記依戀物了。

  另外,父母應鼓勵孩子多與小夥伴在一起,這樣既豐富了孩子的生活,又能讓孩子擺脱對慰藉物的依賴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