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有這3個習慣,家長別不狠心教育,要該出手時就出手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健康

傳統的父母對子女大都很嚴厲,因為在傳統文化中,特別強調家長對孩子的權威。但今天的年輕一代父母,很多就對傳統的育兒之道不屑一顧了,他們更強調孩子的人格尊嚴。

這兩派家長,很難説誰是誰非


老家有個男孩,他的父母就是典型的新時代家長。男孩今年正上高二,父母都是七零後。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夫妻倆都很開明,丈夫還留過洋,接受了不少西方的思想。

在育兒上,兩人都很崇尚西方家長的那種尊重孩子人格尊嚴的育兒方式。記得男孩小時候,他的父母跟他説話,都是刻意蹲在地上的,這樣可以用目光平視孩子,避免居高臨下的交流讓孩子感受到不平等。

然而他們在“西化”的道路上走得太遠,以至於在孩子面前沒有半點權威。男孩從小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這種嬌慣式撫養,隨着男孩的長大,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了,尤其是近幾年,由於進入了青春叛逆期,男孩就愈發無法無天,光是在學校鬧事被通報批評就有兩三回。看到兒子變成現在的樣子,夫妻倆也很後悔,但木已成舟,孩子的性子一旦形成,就算十頭牛也拉不回來了。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當然值得提倡,但萬事不能過度,家長在孩子面前保持一定的權威,還是很有必要的,否則就沒辦法管教孩子。著名青少年問題研究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説過:孩子有三種習慣家長不能慣,該出手時就要出手,否則等孩子長大了就來不及了。


孩子有這3個習慣,家長一定要狠下心來教育

1.

脾氣都是慣出來的,沒有哪個孩子是天生的脾氣王,然而一旦他們通過發脾氣獲得了好處,就會在潛意識裏把這種行為加以強化

2.

還有一種行為,也很值得家長警惕,那就是孩子對家長髮出威脅,以求達到某種目的。這是非常嚴重的越界行為,

3.

在以前,如果哪個孩子敢用重語氣對長輩説話,肯定會遭來批評甚至懲罰。然而現在的一些年輕父母,卻覺得孩子不必刻意尊重長輩,甚至有些長輩也開始低聲下氣地討好起孩子了。這是非常危險的狀態,它並沒有消解社會關係裏的等級意識,反而是在助長,只不過從原來的長輩高高在上,變成了孩子高高在上。如果讓孩子在這種狀態下長大,就很容易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這對於孩子日後的社交,肯定是有負面影響的。

以上這三種行為,如果頻頻出現在你的孩子身上,那就一定要立刻行動起來了,越拖下去,管教效果也就越差。

當然了,如果有可能的話,也應該儘量採用柔和的手段去管教,而不是劈頭蓋臉一頓打罵。因為後一種方式,孩子難以接受,而且不好把握力度,一旦用力過猛,則會產生另一些負面後果。

管教孩子的壞習慣,不用打不用罵,一樣會有好效果

那家長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實現更好的管教呢?如果你沒有經驗的話,就建議學習一下育兒相關的知識,尤其是兒童心理方面的。比如有一本叫做《好媽媽不打不罵培養男孩》的書,就用很多細節展示瞭如何才能使用柔和手段教育男孩。雖然是針對男孩的,但其中的很多辦法,放到女孩身上也是管用的。

中國傳統文化裏一直強調中庸,這種思想,哪怕放到今天也是不過時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應該時刻秉持中庸之道:既不能像古代家長那樣把孩子當成附屬物,也不能過度放縱。只有該尊重時尊重,該管教時管教,才能讓孩子走上一條不偏不倚的成長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