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講: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意思是早睡晚起,太陽曬到屁股再起牀,這樣有利於收藏。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黃帝內經中説,冬天的三個月,指陰曆,也就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是天地自然萬物閉藏的時間,對於人體來説更是最好的調整身體,閉藏精氣,進步的最佳時節。
一“躲”
冬至正是“陰陽大變身”的時候,也是人體抵抗力最差的時候,極容易受寒,也極易生病。所以,冬至前後養生的核心就是:“躲寒、躲冷”。
防寒保暖,宜勤搓手、常曬背、暖雙足;平日要注意頭部、腳部和頸部的保暖,避寒風,避冷水,避生冷飲食。
二“養”
養生先養心。冬季是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儘量躲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緒激動引起的突發疾病了。
三“固”
中醫認為“冬季與腎臟相應”、“腎開竅於耳”,冬至以後經常按摩耳朵,有助於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
(1)拉耳垂:用兩手的拇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先將耳垂揉捏、搓熱,然後向下拉耳垂15-20次,發熱發燙為度。
(2)提耳尖:用雙手捏住雙耳上部耳輪,適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時候大拇指和食指順便對耳尖進行按摩,以微微發熱為度。
(3)摩耳輪:拇指位於耳輪內側,其餘四指位於耳輪外側,揉搓2-5分鐘,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發熱為止。
同時,冬至是一年中艾灸養生的最佳時機,此時艾灸可將節氣、艾灸和穴位三者結合,更好地温陽補氣、温經散寒。推薦神闕穴和督脈。
四“補”
冬至期間,氣候寒冷,應注意養心陽藏腎精。冬至養腎宜順應時令,遵循“冬藏”養生之道,做到多“儲蓄”、少“透支”,就能健康長壽。另外,還應根據個人體質選擇食物或結合藥膳進行調補,以助發陽氣、利於封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