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父母遇上孩子頂嘴,往往三句話就能化解衝突,娃還不會記仇
孩子和父母頂嘴的現象,在絕大部分家庭都出現過,而不同父母的處理方式,決定了不同親子關係和孩子未來的走向。執筆:邵菲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逐漸對父母的一些要求和想法不認同,對此,有的孩子選擇沉默不言,有的勇於表達,與父母進行思想的碰撞,而有的則是直接頂嘴。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案例——王姐家的兒子樂樂今年9歲了,正在上小學三年級,對於孩子的教育,王姐夫妻倆非常重視,而為了讓樂樂能少走彎路,兩人總是習慣性的制定計劃,樂樂只需按部就班完成即可。但是近來,王姐內心有些憂愁,以前很聽話的兒子,最近卻變得不聽話了,經常會針對自己的想法和安排提出質疑,有時分歧點太大甚至還直接頂嘴爭論起來了,不過每次王姐總是以過來人的身份教導樂樂,讓他聽自己的準沒錯。這種現象出現一段時間之後,王姐發現,樂樂徹底變了,以前温順乖巧的兒子,現在動不動就對父母説的話做的事不滿意,甚至一言不合就頂嘴爆發爭吵。而樂樂的這種巨大變化,讓王姐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孩子和父母頂嘴的現象,在絕大部分家庭都出現過,而不同父母的處理方式,決定了不同親子關係和孩子未來的走向。當孩子頂嘴時,父母要説這三句話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頂嘴的現象,大部分都是由於家長的寵溺、縱容而一步步放大的。對此,她也提出了自己對於這種“衝突”的應對方法,建議當孩子頂嘴時,高情商的父母最好對孩子説三句話,不僅能有效緩解衝突,娃還不會記仇。第一句:“我知道你正在生氣,但這樣做不對,等你冷靜下來了我們再聊。”當孩子頂嘴的時候,父母説出這句話,其實是要求他們先讓自己冷靜下來,控制住情緒,再告訴孩子他們做得不對,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彼此一個情緒緩衝期,以便在雙方都冷靜過後,彼此都能心平氣和的與對方溝通,從而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與效果。如果此時讓情緒先行,彼此據理力爭的結果就只有激化矛盾,對孩子身心健康發育和親子關係產生不利影響。第二句:“你生氣的時候,可以説不高興,但不能説我討厭你。”人在情緒起伏,甚至是憤怒崩潰的時候,就容易下意識的脱口而出一些傷人話,這種現象在詞彙量不多的孩子身上更為常見,比如,不少孩子在生氣的時候,會對爸媽説我討厭你。對此,父母可以允許孩子發泄情緒,但是需要給他們規定限度,有些底線不能碰,以免對日後養成用言語傷人的習慣。第三句:“那我們過幾分鐘再出發,你先想好自己要穿/拿什麼。”當孩子與父母頂嘴鬧矛盾的時候,除了言語上的爭執之外,他們還會通過行為來抗議,例如不願再和父母一起做事,常見的就是不願出門。此時,孩子並非要賴着不走,而是想要父母來哄一鬨自己,如果有個台階他們就會順着下了。對此,父母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權,讓他們自行選擇要穿什麼衣服,去哪裏玩,吃什麼等,既讓孩子的情緒得到了撫慰,又沒有喪失自己的原則。隨着年齡閲歷的增長,孩子逐漸有自己的想法其實是一件好事,如果父母如李教授所建議的那樣,找到了好的平衡方法,那麼無疑是一種良性反饋,對孩子的未來大有裨益。教育孩子,父母需摒棄這幾種“陋習”1、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不少父母覺得自己作為過來人,經驗閲歷比孩子多很多,就逐漸滋生了較強的掌控欲,強制要求孩子全部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且不允許提出異議。但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將孩子推向懦弱和叛逆兩個極端。建議:父母應當更多的聆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瞭解他們真實所需要的,並結合自己的經驗,做好領路人的工作。2、棍棒教育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崇尚“暴力美學”,一旦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就對其進行語言和行為上的打罵。直到他們因害怕而聽話為止。但是,這種畸形教育,很少能教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建議:教育孩子時,行為暴力和語言暴力都不可有,只有心平氣和的與孩子平等的溝通,才能將教育的意義最大化。3、對孩子説不行當孩子滿心歡喜的和父母表達自己喜好與意願的時候,如果父母總是冷漠的説不行,孩子的天性就只會被逐漸壓抑。而在父母的強勢管教中,他們難免會有一些情緒起伏,如果父母連這都不允許,那麼忍讓總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爆發。建議:父母應當給予孩子一定的情緒轉換空間,以便讓他們擁有自我調節控制情緒的能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66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