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導語
現實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關係總是“陰晴不定”的,今天可能是“陽光明媚”,明天可能就會是“大雨傾盆”,可謂是:“六月的天,孩子的臉,説變就變。”
作為父母,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聽話,然而孩子卻偏偏想要做自己,由於雙方互不讓步,便容易造成各種僵局。
當然,這也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的生涯中都會面臨的問題。可是要注意,很多父母比較看重家長權威,覺得無論是打孩子還是罵孩子都是天經地義。但是時間久了,孩子就很有可能與家長產生隔閡。
這時候,遊戲力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特別是家長具備這種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打罵孩子很難接受,而講道理又過於高大上,年幼的孩子聽不懂,年歲漸大的孩子則不願意聽。
那麼,什麼是遊戲力?
孩子都有一顆愛玩的心。當他們內心存有叛逆的思維時,哪怕他心中有心事也不會直接告訴父母,這時候他就會通過一種遊戲式的溝通方式玩給我們看。
這種方式就是遊戲力,它指的是一種充滿活力,充滿自信,充滿幽默的一種特殊的溝通方式,它的存在無疑是孩子們主要的溝通方式。
如果作為父母我們禁止孩子游戲,就好像禁止成人們的説話和思考。然而,大多數父母卻將遊戲看作是一種肢體語言,認為那是一種幼稚的行為,更別説是陪伴孩子一起遊戲了。
簡單舉例來説
假如孩子不願意吃飯,有的家長會選擇追着喂,有的家長則選擇餓孩子一頓或者臭罵一頓,打一頓來解決問題。但是如果以做遊戲的方式,例如角色扮演,將食物和孩子轉換為奧特曼和小怪獸,孩子就會更容易接受。
當然這個方法看起來很幼稚,對於低齡孩子較為有用。但是隻是舉例來説,對於大點的孩子,則要相應的升級。或者説遊戲力的本質是力,而非遊戲。
作為父母如果我們本身就是一種充滿活力,有自信心,富有情趣的人,那麼孩子也會受到我們的影響。
魯迅先生曾説:“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如果家長經常和孩子一起遊戲,用一種愉快的方式處理問題,那麼孩子也能夠感受到你對他的愛意。
簡而言之,遊戲力就是一種通過遊戲的方式處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問題,一種與孩子高效率處理問題的能力。
關於遊戲力對孩子的好處
遊戲是孩子們的語言。世界上語言有很多種,但是,遊戲卻是孩子們不可缺少的一門“語言”,因為我們可以用遊戲的語言,有效地讓孩子們知道:我們完全瞭解了他們,我們之間並沒有代溝。只有親子關係建立好了,才可以拉近我們和孩子的距離。他們也會相信我們之間存有共通的語言,可以更好地去交流。
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説:“遊戲,是孩子的頻道,語言到不了的地方,遊戲可以。”
那麼遊戲的魅力為什麼這麼大呢?
不是因為孩子喜歡玩遊戲,而是很多遊戲裏藴藏着深的意藴。遊戲不會讓孩子感到孤獨、無助,反而可以讓他們的性格變得更加開朗、活潑。
如果讓年幼的孩去扮演一些更強勢的遊戲角色,還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起自信心,更有擔當。所以説,遊戲是療愈孩子內心最好的方式。
但是遊戲力是複雜的,家長運用時也要注意2點
1.在孩子們玩耍的途中選擇去加入他們
孩子們喜歡遊戲,但是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卻貌似對遊戲不“感冒,”當孩子們玩兒遊戲正在勁頭上時,我們可能會覺得,這哪裏好玩兒呢?來來回回的有什麼意思呢?還不如回家來個“葛優癱”呢。
如果這樣想你就錯了,假如父母不經常陪伴孩子玩遊戲,時間久了,孩子可能就不會主動向父母提出要求,這樣父母與孩子的代溝也會越來越大。孩子們都希望得到家長的關注。
當他們玩遊戲時,我們應當加入他們,而不只是用不解的眼神去注視他們,如果你做到這一點,那麼,你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將會慢慢的消除。
2.主動創新一些遊戲
在生活中我們容易將自我認知與經驗凌駕於孩子們之上。在陪孩子玩遊戲時,我們就會感覺宛如九九八十一難,因此,我們也難以放下身段加入他們。
然而,孩子性格就像世界上的落葉,落葉的形狀不同,每一個孩子的性格也會不同,我們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去選擇創新一些他們平時不喜歡遊戲,學會用遊戲解決問題。
那麼做到這兩點會有什麼好處呢?它可以幫助我們增進與孩子的關係,打開孩子的心房,和孩子們一起認識世界,“推開”世界的大門。
同時它還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因為遊戲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只有玩好了,孩子才有可能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情。
這樣一來孩子的學習效率也就提高了。同時,遊戲還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孩子變得活潑開朗愛交朋友。
小崔結語
我們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如果我們愛他們,我們就要學會換位思考。我們每個人也都是從孩童的年齡一步步成長的,只要我們站着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從現在開始就讓我們用遊戲的方式與孩子共情。
那麼,我們也會更快的和孩子建立起信任,那將會是一個新的局面。新時代的育兒下,不建議家長們仍遵循以前的長輩架子,和孩子打成一片也許會更好。(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我是崔氏育兒堂,更多有價值的育兒資訊,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