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只因不想娃失望,拼盡全力參加親子活動火了,網友:看得心酸

有這樣讓人心疼的一羣孩子。他們沒有父母温馨的陪伴,不能在爸爸媽媽懷中肆意撒嬌,每年都和自己的爸爸媽媽聚少離多。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他們都只能默默的思念着爸爸媽媽。這就是留守兒童們。他們的爸爸媽媽也非常愛他們,只不過迫於生活的壓力,還是隻能留給孩子們一個背影。

爺爺只因不想娃失望,拼盡全力參加親子活動火了,網友:看得心酸



爸爸媽媽不在身邊,他們大多都由爺爺奶奶來撫養照顧。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雖然能給孩子日常中吃住方面的照顧,可是在學校的學習和一些活動方面,就有些力所不及了。為了讓孩子德智體全面發展,很多學校都會開展一些運動活動。而幼兒園裏更是會有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

最近微博上有一條視頻。一位爺爺陪着孫子參加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因為孩子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參加不了,所以只能爺爺來。而幼兒園的活動有一些是需要耗費很大體力的,對年紀大了的老人來説非常吃力,可是爺爺還是堅持陪孩子做完了這項活動。視頻中的爺爺頭髮已經全都白了。他坐在一個長長的台子組成的賽道上,讓孫子坐在自己身上,然後用手撐着身體向後移動,把孩子運送到台子的另一端。這個活動對於年輕的爸爸媽媽來説非常容易,對於這位爺爺可是艱鉅困難的任務。爺爺走到一半的時候,動作就已經慢了下來,沒有力氣了,可是他還是堅持到了終點。完成的那一刻,爺爺累的站起來都費勁兒,好一會兒才緩過來。

網友們在微博下留言説:“加油加油!爺爺很棒。為了孩子辛苦了。”、“看着真心酸,希望孩子能孝順爺爺。”、“這種情況一般是老師代替家長上的,可能是這位長輩想陪孩子完成,注意身體 ,棒棒噠!”

爺爺只因不想娃失望,拼盡全力參加親子活動火了,網友:看得心酸


爸爸媽媽工作忙,就只能讓爺爺陪孩子。為了生活,爸爸媽媽缺席了孩子的成長,也讓孩子的成長失去了很多珍貴的東西。雖説爸爸媽媽也是無奈,但是造成的遺憾卻再也難以彌補了。

⑴家長在外奔波,孩子和父母感情生疏

感情是在相處和陪伴中慢慢生成的。如果沒有陪伴,那麼即使是最親的血緣親人也會有隔閡。在《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裏曾提到,中國有約700萬留守兒,而其中的10%的留守兒童,認為父母已死。這對於父母來説可謂是晴天霹靂。長期留守會讓孩子心裏形成深刻的孤獨感,從心裏缺少對父母的認同。父母對他們也許只是一個名詞,一個血緣上的陌生人。

爺爺只因不想娃失望,拼盡全力參加親子活動火了,網友:看得心酸


⑵孩子性格產生缺陷

孩子在成長中也需要有融入感。可是留守兒童卻面臨一個問題:別人有爸爸媽媽陪着,我沒有!家裏的老人總歸不能代替父母的地位,孩子們之間也會有“我爸爸最厲害!”“我媽媽做飯最好吃!”之類的比較。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孩子內心總會有自卑感。而自卑導致敏感。説者無意,聽着卻感到分外刺耳。當孩子過度敏感的時候,就會感覺不合羣,最後沉默孤僻下去。

爺爺只因不想娃失望,拼盡全力參加親子活動火了,網友:看得心酸


⑶老人教育孩子存在一些問題

老一輩人照顧孩子沒有問題,可是教育孩子的方式卻不太適合現在的情況。老人總是隔輩親,對孫子孫女分外寵愛。尋常人家的老人尚且會溺愛孩子,更何況是照顧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呢?孩子從小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爺爺奶奶也會覺得對孩子有所虧欠。於是加倍寵愛孩子作為補償。可是把握不好分寸,就變成了溺愛,讓孩子自私自我起來。

另一方面,有些老人還存在一些重男輕女的舊思想。偏心家裏的男孩子。於是兩極分化就此產生。被寵壞的男孩囂張跋扈,不得寵的女孩唯唯諾諾,這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就是兒童時期和青少年時期。這短短的十幾年卻決定了孩子的性格養成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等重要觀念。孩子幼時缺少父母陪伴,於是變得孤獨內向,自卑膽小。青少年時進入了叛逆期,爺爺奶奶管教不住,沒有父母限制糾正,孩子很可能會叛逆學壞。長久的孤獨讓爸爸媽媽在他們心裏只是一個名詞,缺失的親情也許永遠無法彌補。所以父母請儘量為孩子負責。就算不能避免留守,也請每天抽出時間陪陪孩子,一通電話,一個視頻,把愛傳達給他,也許就能減少孩子心靈上的缺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1 字。

轉載請註明: 爺爺只因不想娃失望,拼盡全力參加親子活動火了,網友:看得心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