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手法,手臂須鬆柔圓活,並須剛柔相濟,忌僵忌滯,動作螺旋式地旋轉作大小不等的弧形或環形,橫直順逆,起落伸縮,應走弧線,使關節圓轉如意,筋肉纖維得到松舒的運動。
太極拳術語的“沉肩垂肘”,就是要求把肩關節、肘關節放鬆下沉。沉肩垂肘,可以幫助胸部寬舒,背脊有力,氣不上浮,也有利於手臂引伸、回縮時力量加大。
放鬆肩、肘關節,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必須在每次練拳時對每個動作都用意識引導肩肘關節放鬆,特別在姿式變轉時要用意識引導放鬆並旋轉肩、肘關節,起到“伸筋拔骨”的作用。
只有先把肩、肘關節鬆開,手臂動作才能靈活圓轉,不僵不滯。在放鬆的基礎上注意下沉,動作就靈活而又沉着有勁。
兩肩切不可貫勁,兩肩宜松沉,手臂動作才能靈活無滯,也有助於沉氣。
太極拳練功夫之步驟,先求松靜,由松入柔,積柔成剛,剛復歸柔;以至不柔不剛,亦柔亦剛。
腕關節要圓活,手指宜鬆柔微曲,前推時也宜坐腕掌根微微着力,手指微曲而不犯硬,手指太曲則不易意貫指尖,太直則犯硬。意須貫到指尖,指肚微微着力,練習稍久,便會感覺到指尖膨脹,指肚也顯得飽滿,這是氣血旺盛,達於尖端的徵象。
眼法要隨着主要的手的動作而向前平視。凡動作變化,首先用意識指導內部向預定前去的方向作好安排,眼神先向預定前去的方向前視,然後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所謂“一轉眼則周身全動”。這是“始而意動,繼而內動,然後形動”的細緻的鍛鍊方法。
這樣細心體會地去練,可以逐漸做到:意到、眼到、身到、手到、步到,説動一齊俱動,説到一齊俱到,“形神合一”,也就能達到練拳有精神的評語。
眼神不靈動,定式時目光不嚴正地前視,則意無所專注,勁不能充足,神不能團聚,必然使觀者感覺到練拳者毫無神氣。練拳時目光隨動作轉移而向前方遠處凝視,能使眼神和眼神經獲得訓練,有助於視力的恢復和增強。
太極拳名家在演拳時“目光如電”,“目光四射”,“威而不猛”,不但在技擊作用上為了識透對方的動向,所謂“其機在目,敵情預曉”,以及先發制人地先用眼法懾服對方;“神如捕鼠之貓”在藝術形象上也由於目光的靈活有神使演拳富於生命力。
目光經由前手食指尖或中指尖前視,意貫指尖,指肚着力,食指或中指勁到,餘指勁也到;手指尖勁到,足趾尖勁也到。
眼神須照顧上下兩旁,要表現出大方、舒展、嚴肅、沉靜的神氣。勁只能貫到九分,神氣要貫到十分,勁似乎貫足而尚未貫足的時候,下一勢的動作就接着變動。每勢完成時的“似停非停,停而不停”,是太極拳“勢勢相承,着着貫串”的必要條件。“勁斷意不斷”,“"斷而復連”,即是指的形式上似乎停頓,而意識仍然貫注,內勁仍然運轉。
注:本文綜合整理自《太極拳習練》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