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痰濕怎麼辦?一個僅4味中藥的經典良方,健脾祛濕、化痰理氣
一進入夏季,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就是睏乏,總是會覺得渾身發沉,尤其是在下午的時候,這種感覺最為明顯。
這主要因為夏季是一年外在濕氣最重的時節,而且到了下午,在外的陽氣逐漸衰弱,這樣濕邪就會更加的肆無忌憚,“侵犯”我們的身體,因此即便是正常人,也會感覺到周身沉重。
當身體裏面的濕氣遲遲沒有化解,就會向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導致熱邪的生成,在身體裏面形成濕熱;
另一個就是給痰邪創造了條件,形成痰濕病症,當然就痰濕來説,不僅有外因,還有內因,對此中醫有着很好的解釋——“脾為生痰之源”。
痰濕和脾胃之間的關係,還得從脾胃的功能説起,當食物攝入身體以後,需要經過脾胃的受納運化,將其中有營養的東西進行轉化,轉化成為水谷精微,之後輸布到全身臟腑,而不需要的東西,就被運送到腸道,隨着二便從身體排出。
那麼痰濕是如何產生的呢?
一方面就是平時飲食不當,攝入過多,脾胃運轉不開,只能在身體裏面積聚,最終形成痰邪;
另一方面就是脾胃本身就存在虛損,自身的運輸能力下降,讓水濕難以正常的運化,所以總的來説,脾胃虛弱是產生痰濕的根本,想要將這一病邪祛除,就得健利脾胃,增強運化能力。
不過經常會聽身邊的人説,自身的濕氣過重,我們該如何來判斷身體裏面是否存在痰濕呢?
對於這一病症的判斷很多,比如看大便,如果大便過於粘滯,這就是體內痰濕過重的表現,還有就是臉面是否油膩,更為嚴重的還會出現脱髮等病症。
還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看舌象,舌頭可以説是我們人體的腸胃鏡,舌頭上的病變,可以很好的反應身體裏面腸胃變化。
要是舌苔厚膩,並且在食用甜膩的食物之後,胃口變差,甚至還會出現頭痛、口臭等,這就很可能是痰濕造成的。
古人説,百病多因痰作祟,萬病之源皆因濕。
對於痰濕病症的治療,中醫的治療方式很多,不僅可以通過藥材改善,當然也可以直接針灸緩解,還可以運用中醫方劑。
在祛痰的眾多方劑中,要説祛痰的第一名方是哪個?
這恐怕還得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裏面的名方二陳湯了。
這個二陳湯至今使用已有千年,這個方劑的組成也很簡單,裏面含有的中藥材只有四味。
根據原文的記載,全方由“半夏、橘紅各五錢,茯苓三錢,炙甘草一錢半”組成,不過在煎煮的時候,常常會給裏面加入烏梅一個和生薑七片,因此在功效上,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的能力,常用於痰濕證的調理。
雖説只有寥寥的四味中藥,但依舊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快速將身體裏面的痰濕化解。
方劑裏面的半夏,在很多的化痰藥方裏面都會使用,半夏具有温性,可以將痰濕給温化掉,同時半夏還可以降氣,可以推動痰濕往外走,這半夏如同“清潔劑”一樣,將身體裏面的痰濁化開。
既然痰濕的根本原因在脾胃虛弱,那麼想要將這痰濕化解,最根本的就是要健脾,在這個方劑裏面用到了陳皮和甘草。
陳皮的氣味很清香,不過要注意的是,中藥的香味和我們所熟知的不一樣,陳皮的這種香味具有醒脾的效果;
甘草味甘,能夠守固中土,張仲景就非常喜歡用炙甘草補脾。
二陳湯這個方劑裏為什麼要用茯苓呢?
因為茯苓祛濕。
痰邪的形成跟濕氣有關,將濕氣去掉,痰液自然就會減少,茯苓是祛濕的常用中藥,而且藥性甘淡,將藏匿在身體裏的濕氣通過小便排出體外。
二陳湯這個千古名方,堪稱是化痰方子中的鼻祖,在這個營養過剩、痰濕過多的年代,這個二陳湯,可以很好的為脾胃減輕負擔,從頭到腳將痰濕去除,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經典良方。
【本圖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