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下飯就來頓餃子吧!
本文轉自:央視網
一候温風至;
二候蟋蟀居宇;
三候鷹始鷙。
今日小暑,
季夏時節正式開始。
小暑過,
一日熱三分
小暑正值初伏前後,
天氣漸漸變得悶熱潮濕,
“桑拿模式”開啓。
小暑過後,
緊接着就是大暑。
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説,
隨着入伏天的臨近,高温、高熱、高濕
的天氣將頻繁出現。
陸游曾這樣描寫炎炎夏日:
“萬瓦鱗鱗若火龍,
日車不動汗珠融。”
屋頂的瓦片彷彿條條火龍,
即使坐着不動也汗如雨下。
出梅啦!
“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季結束,
即為出梅,又稱為“斷梅”。
但若小暑節氣出現打雷,
梅雨又會倒轉過來,即“倒黃梅”。
伏日吃餃子
小暑至,伏將始。
伏日裏人們食慾不振,
往往比常日消瘦,
謂之“苦夏”。
而在傳統習俗裏,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又恰逢麥收之後,
人們常用新磨的麪粉包餃子
用餃子來開胃解饞,
以消“苦夏”。
小暑屬長夏,
陽熱下降,水氣上升。
濕邪易困脾胃,飲食以淡補為主,
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
多飲食用“小暑三寶”:黃鱔、蓮藕、綠豆芽。
此時也可以多吃些新鮮蔬菜瓜果,
配以菊花茶、綠豆湯,
消夏解暑、心曠神怡。
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
因此人們要勞逸結合,
保護人體的陽氣,
在自我養護和鍛鍊時,
需注意平心靜氣,
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
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
稻穀碾新米
民間有“小暑嘗新”的習俗:
大家將新割的稻穀碾出新米,
釀造新酒,供祀祖先。
古人認為,
豐收離不開大自然的風調雨順
和祖先的保佑,
小暑時節祭祀五穀大神,
既可以感受收穫的喜悦,
也感謝辛勤的自己。
雖然天氣炎熱,
可是別忘了,
那些獨屬於夏日的美好。
月色如水,
與家人圍坐在一起,
搖着蒲扇、吃着西瓜,
聽着蟬鳴陣陣,望着點點螢火,
偶爾一陣涼風吹來,
池塘清荷搖曳生姿,
那是專屬於夏天的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