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今日立秋 |炎夏餘熱未消,藥師提醒您生活還需多注意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健康

立秋安康

立秋之後,天氣將逐漸變涼,人們經歷了整整一個炎熱夏季的磨礪。

到了這個時候,氣温日漸舒適,就變得非常容易疲勞犯困,所以入秋之後,第一件事要調整的就是我們的作息時間了。

晚上要比夏季多睡上1個小時以上,最好10點左右就進入睡眠,做到早睡早起,進入到防秋乏的“備戰”狀態中去。

從中醫角度來説,立秋至秋分這段日子被稱為“長夏”。“長夏應脾而變化”,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好傷人陽氣,尤其是脾陽,易導致食慾缺乏、精神不振、四肢乏力等,因此,這個時節的養生保健要格外注意。

立秋三候

一候涼風至: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

二候白露降: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涼風颳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温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時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一顆顆晶瑩的露珠。

三候寒蟬鳴:這時候的蟬,感覺到陰氣上升,太陽光已成強弩之末,一日不如一日,因而鳴叫得更加響亮、悽切。

已經立秋並不代表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

眼下依然還是很熱滴

但是秋季卻是最適宜進補的季節

所以

藥師馬不停蹄給大家介紹介紹

這個節氣應該如何吃

怎麼養生!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五行,秋與肺相對,秋天以“燥”為特點,

而肺為“嬌髒”,通過鼻與外界相通,故更易被秋燥所傷。

因此,立秋養生要以養陰、潤肺為先!

飲食健康

潤肺柔肝、養陰清燥

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秋天易燥,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

朝陽鹽水,晚晚蜜湯

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人們多食用蜂蜜,可潤肺去燥,從內養外,是皮膚絕佳的保養品。

梗米甘平,宜煮粥食

生地粥是一道粥品,將生地以水煎煮去渣留汁,入粳米煮粥。加冰糖適量,稍煎待溶即成。這道粥品有清熱涼血,益氣和中的功效。

粥方組成:幹生地30克(或用生地黃汁50毫升),粳米100克,生薑汁適量。

煮制方法:將生地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加粳米煮粥,或將鮮地黃榨汁約50毫升,待粥熟時調入粥中,納入薑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連續3-5天。

功效:

1. 清熱涼血,益氣和中。生地清熱養陰;粳米益氣和中;佐冰糖更助養陰之功。故本膳食既可作為暑濕後期佐餐食物,瘥後也可以此清餘熱,復正氣,並能防止“食復”的發生。

2. 適用於小兒肺結核,下午發低燒,兩顴潮紅,咳嗽,痰中帶有血絲,小兒牙疳等。

3. 滋陰益胃,涼血生津之功,可用於陰虛潮熱、熱症心煩、盜汗、咳血、久咳、食少、消瘦、口渴以及睡起目赤、良久難消等症。

4. 可做肺結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注意:生地黃與蘿蔔葱白、韭白、薤白相剋。

起居健康

1、謹防“秋老虎”

立秋過後,晝夜温差會逐漸變大,但是又還處在夏末之中,暑氣未消。

這時候,大家要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添衣服,既要防暑,也要禦寒。

2、早睡早起

立秋,陽氣開始收斂,大家應當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早睡早起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

3、注意通風

秋後夜間氣温會有所降低,為了防止夜間着涼,可以逐步縮短空調的使用時間,同時早晚記得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炎夏的餘熱未消,處暑節氣也將接踵而來,“秋老虎”也虎視眈眈,天氣逐漸轉向乾熱。所以立秋節氣後雖早晚會比較涼、温差變大,白天尤其是午間依然悶熱。此時人易倦怠、乏力,清熱解暑要繼續,但相對炎夏要有所變化,生活上更要細心喔!

以上就是立秋的養生小貼士,希望大家都能安穩度過這“多事之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