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觀察某個小朋友的行為時,心裏總是會得出他聰不聰明的結論。
- 比如我們看到一個三歲的小女孩,伶牙俐齒地懟人,就會覺得這孩子很聰明,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不錯;
- 在看到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起學跳舞時,總會認為那個跟不上節奏、記不住動作的寶貝比較笨。
面對大家這種通過孩子表現來判斷他們智力的行為,也有很多人只是覺得好玩,在心理上可能是不認同的,他們會覺得: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孩子年紀還小,現在看起來傻傻的,不代表將來就不聰明。”
“這些表現好的孩子,肯定是偷偷學過的,給其他孩子一定時間,也是可以追上他們的。”
但實際上,別看孩子年幼,他們的大腦可都處於發育的黃金階段,那些發育得比較好的娃,自然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6歲之前,是寶寶智力發育的關鍵期除了胎兒時期大腦細胞的分裂、增殖,在孩子出生到6歲這短短的時間裏,他們的大腦也將經歷兩個發育的關鍵期。
0~3歲,孩子大腦的大部分功能發育完成
- 從看不清楚,分不清外物,到視力很好;
- 從只能躺在牀上左右搖頭,到可以下牀又跑又跳,做出很多的大動作和精細動作;
- 從只有成年人25%的腦重量,到成年人85%的腦重量。
3~6歲,寶寶大腦發育得更加成熟
- 在孩子3~6歲的這段時間,他們的身高和體重是增加得比較慢的,身體將大量的營養用來促進內部發育了,其中就包括大腦。
- 到6歲的時候,孩子大腦的重量,達到了成年人的95%,與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等智力因素息息相關的神經突出發育完成了90%。
- 根據成長髮育表我們也能看到,在孩子6歲之前,大腦的發育速度很快;6歲之後,速度就平緩了。
這時,父母可以通過孩子的某些表現,來判斷他們將來的智力如果。
哈佛心理學家:將來智力高的孩子,在6歲前就有很大不同臨近6歲,隨着小朋友的大腦越來越成熟,他們在生活中會有不一樣的表現,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埃倫·温納,也通過調查發現,長大後聰明的孩子,會有以下特徵:
★專注力強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就説過,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專注力強的孩子可以集中精力看幾個小時的書,練習幾個小時的鋼琴,但是專注力差的娃,就只能堅持幾分鐘,時間長了,差距就拉開了。
而且孩子專注力的強弱,與大腦前額葉的發育也有很大關係,發育好的娃,自控力自然要更強一些。
並且腦前額葉還與理解能力、表達能力、記憶力有很大關係,進一步影響了一個人的智力。
★想象力豐富,會編故事
能夠將自己聽過的故事清晰講出來,或者發揮奇思妙想,編出一個故事的孩子,理解能力、聯想能力也很不錯,將來也會比較聰明。
就比如理解能力強的娃,在讀文章和題目的時候,可更快理解其想表達的含義,吸收知識也會更快。
★動手能力強
孩子動手能力越強,就代表着大腦神經和肢體之間連接得更好。
因此,在看到小朋友們塗鴉、撕紙、拆家裏電器的時候,父母別隻顧着批評,這也是他們大腦發育得好的表現。
幫6歲之前寶寶開發大腦的幾個方法▶塗鴉繪畫
讓孩子盡情、自主地繪畫,可以同時鍛鍊他們的視覺、感覺、觸覺等能力,讓孩子更聰明。
在他們繪畫的時候,哪怕畫得不好,父母也最好不要打擾,容易打消孩子娃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增強體育鍛煉
研究發現:大腦在孩子運動的時候,對形象的感知以及對其細胞的刺激,比在他們身體靜止的時候更強。
並且鍛鍊還可以增加大腦中的血液循環、新陳代謝,讓大腦更聰明。
▶引導孩子講故事
給孩子講故事,引導他們複述一遍,或者鼓勵小朋友們編故事、講述自己今天經歷的事情,都可以幫助他們增加詞彙量,鍛鍊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以及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