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家長希望孩子快樂沒有錯,但在這些事情上要捨得“逼”孩子一把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健康

現如今在教育孩子時,大家更傾向民主,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權力,希望他們的童年能更加快樂。

但個人認為,孩子的思想並不成熟,在有些事上,還是不要對孩子放任自流的好。

鄰居寵愛的孩子,如今卻在自毀前程

鄰居趙嬸的孫子軒軒今年12歲,正是小升初的關鍵時期,趙嬸的兒子兒媳工作太忙,孩子平時就由她照顧。

軒軒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可很顯然,他的聰明並沒有用到正地方。

每天晚上在家裏,都能聽到趙嬸催促軒軒寫作業的聲音,可那孩子很皮實,時不時的頂幾句,説的趙嬸沒有一點辦法。

趙嬸曾説過,其實主要還是她捨不得,以前家裏窮,軒軒小時候沒少吃苦,現在條件好了,就希望他能快快樂樂的。

前幾天軒軒考試成績下來,差的一塌糊塗,趙嬸跟我訴苦:“我讓軒軒學習,他就説我逼他做不願意做的事情,可這都是為了他好。前幾年他小,我想着再大大就懂事了,可現在還這樣,這不是毀了麼。”

家長對孩子的愛,陷入兩難的情緒

很多家長都在面對過這個問題,有些事情,孩子不喜歡做,逼着他們做,孩子不開心,自己看着也難受。但要是不逼他們,就要看着孩子一點點被別人落下,這更難以接受。

這讓許多家長,難免陷入到一個兩難的情緒之中,一方面希望他們幸福快樂,一方面又不想他們一事無成,居於人後。

家長對孩子的愛,就需要適當的逼一逼

人生有甜就有苦,孩子的前期吃苦打好基礎,後期肯定受益非常。所以要明白現在不逼上一把,他們或許會過的很快樂,但無疑,這個快樂是很短暫的。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在該吃苦的年紀安逸享樂,未來勢必會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

人的一生是很漫長的,而少年階段,就是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基礎打好,未來才能抓住眼前的機會。

家長希望孩子快樂沒有錯,但在有些事上,我們還是要將眼光放遠,狠下心來逼一逼孩子。

為了孩子的未來,有遠見的父母會讓孩子這些事上吃苦,狠狠“逼”一把

1、學習

學習很苦,絕大多數的孩子其實都不愛學習,可是在這個新時代,不學習的孩子是沒有未來。有些孩子確實天賦異稟,可畢竟是少數,這個時候,家長的作用就顯現出來。

朗朗是世界級的鋼琴大師,但他的成長之路,也少不了父親的“逼迫”。

他曾説:“興趣是練出來的,謝謝爸爸,逼我練琴。”以至於有不少人説他是被“逼出來的匠人”。

學習更是如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比如不會的難題、犯困、 犯懶,這都會讓他們打起退堂鼓。父母的“逼”在此時就無比重要,是他們繼續堅持的唯一依仗。

2、鍛鍊身體

身體的健康是一切的基礎,沒有健康的體魄,就算有再多的才華,也很難發揮出已有的光和熱。

家長擔心孩子生不生病,把孩子保護得嚴嚴實實,卻總是忽略鍛鍊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的重要性。

李振霞曾是中國現代哲學研究會會長,是四個博士生的媽媽,談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除了學習知識,她提到的最多就是鍛鍊身體。

她會和丈夫一起帶孩子爬山,騎自行車去郊遊,送孩子們參加各種運動隊參加訓練,這不僅是鍛鍊身體,還是磨練孩子的益智。

孩子缺乏鍛鍊,體質與免疫力勢必就會下降,容易生病不説,也會對學習產生影響。所以一定要逼着他們去鍛鍊身體,只有身體健康,他們才能做其他的事情。

3、自立

現在很多孩子都被家長慣壞了,家長總是捨不得孩子做一點家務,希望他們將所有精力時間都用在學習上。然而,在這樣的教育下,卻只能培養出無法生活自理、依賴父母的“巨嬰”而已。

前幾年,中科院的神童魏永康,被退學的事情鬧的沸沸揚揚,而原因卻只是因他無法照顧自己,離開母親的神童,連基本的生活都不會。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卻被很多人忘記,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未來也變得如此,就別忘記逼孩子自食其力。

各位父母,一時的逼迫或許會讓你非常心疼,但未來的某一天,無論是孩子還是自己,一定會因此時的決定而感到慶幸。孩子可以被“逼”出無限的潛能,但若是放任不管,才是真的毀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