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許多地方,
都有臘月吃三冬的習俗。
所謂三冬,
是指冬瓜、冬棗、冬甘蔗。
冬日,氣温低下,
尤其是進入臘月以後,
天寒地凍,空氣乾燥,
人體不易出汗,內熱散不出,
就容易上火,唇乾舌燥。
對於講究 “吃” 的古人而言,
此時 “吃三冬” 再合適不過。
眾所周知,
冬瓜具有清熱利濕的功效;
豐富的粗纖維,
還能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新陳代謝。
所以,過去人們會將秋收時
最後一批晚熟的冬瓜儲藏起來,
待到臘月裏享用。
冬瓜清爽的口感,
還能緩解大魚大肉帶來的油膩,
令人食慾大增。
臘月,正值 “小寒大寒” 節氣,
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加之人的運動量減少,
特別容易手腳發冷,
人體的抵抗力也隨之減弱,
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寒,感冒。
冬棗,富含多種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
以及豐富的維生素C,
可提高人體免疫力,
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
加之冬棗的成熟期較晚,
通常在入冬時節,易於儲藏,
所以理所當然地成為冬日水果首選。
冬甘蔗,
補血潤燥、清熱下氣、補肺益胃,
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
其中含鐵量特別多,
所以甘蔗又被稱為 “補血果”。
過去人家燻臘肉時,
通常會用到甘蔗皮,
所以家家户户進入臘月後,
都會囤一大捆甘蔗放在門背後。
加之甘蔗又有着“節節高”的美好寓意,
自然成為年節裏必不可少之物。
清熱利濕,補血潤燥,增強免疫力,
可謂冬日裏的三部曲。
古人運用他們的智慧,
巧妙地從食物中獲取養分,
有效地幫助身體輕鬆渡過嚴冬。
細微處無不透露着
古人對生活的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