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是冬至,古人對冬至的認識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養生進補的大好時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醫師高三德提醒,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進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體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
進補講究多。高三德稱,主要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不同的補法。市民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範圍,是否適合自己。服用補藥還須注意脾胃運化功能,如脾胃虛弱、胃納呆滯、胸脘滿悶者,需要加入醒脾疏肝藥物,如陳皮、砂仁、木香、神曲、谷芽之類,以健脾助運。
氣虛:常有精神倦怠、語聲低微、易出虛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氣虛當益氣,可選用黃芪、黨蔘、山藥、紅參等。
血虛:常有面色萎黃、唇甲蒼白、頭暈心悸、健忘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等。血虛當補血,可選用鹿茸、當歸、阿膠、枸杞、龍眼肉、紅棗等。
陰虛:常有潮熱盜汗、五心灼熱、口燥咽乾、乾咳少痰、眼目乾澀、舌紅少苔等。陰虛當滋陰,可選用銀耳、鱉甲、麥冬、沙蔘、玉竹等。
陽虛:常有面色蒼白、四肢不温、納少便溏、舌淡嫩、脈微細等。陽虛當壯陽,常可選用鹿茸、紫河車、蛤蚧、冬蟲夏草、杜仲等藥物。(記者 餘燕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