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着孩子面不能做這三件事,否則會被“記恨”很久,家長要重視
那麼家長們有沒有在不經意時做了一些影響孩子的行為呢?
一、揚短避長打擊孩子
有些家長奉行的是打擊教育,認為不能過度的表揚孩子,應該讓孩子注意到自己的短處。所以這一類家長可能常常會指出孩子的缺點,或是短處,而從來沒有,或者是非常少表揚孩子。
雖然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家長們是希望孩子能夠越來越好,希望把這些缺點改正。但是孩子們卻不這麼想,孩子們年紀還小,沒有家長們想的這麼長遠,孩子們只會覺得家長不喜歡自己。那麼久而久之,這樣長期的打擊教育就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
如果家長們真的奉行的是這種打擊教育,那麼適當打擊的同時,也要仔細的瞭解孩子們的優點。在孩子們做得好的時候,一定要給他們肯定和鼓勵。在打擊教育的同時,也要讓孩子們知道自己也是有長處的。
並且,家長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家長這樣的批評是為了孩子好,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孩子。
如果當家長髮現孩子們的缺點已經改正了之後,就應該表揚、肯定孩子,讓孩子們進一步知道,這種打擊教育是有作用的,不能讓孩子把“打擊教育”和“否定孩子”畫上等號。
二、不信任孩子
家長們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做過這樣的事:在家中發生了一些小事,比如説碗打碎了,或者是什麼東西不見了,家長就會下意識的認為是孩子的錯,孩子否認了,家長還是不顧青紅皂白的就先把孩子批評了。
後來才發現碗是家裏的寵物打碎的,東西也是自己沒有看見,其實根本不是孩子的錯。這時候家長可能為了自己的顏面,沒有向孩子道歉,或者是將這些小事忘在了腦後,沒有對孩子過多的關注。其實這就是不信任孩子的表現。
當然,能表現出“不信任孩子”信息的行為還有很多。比如孩子做成了一件事家長卻懷疑,孩子説某些事蹟家長第一反應是“真的嗎?”,這些都是不信任的表現。
家長們可以站在自身的角度想一想,如果自己説了真話,幹了真事,而別人卻不相信的時候,自己是不是非常的挫敗。那麼對於年紀還小的孩子來説,他們敏感的心裏就會更加的受到傷害,尤其對方還是自己的父母。
如果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被家長信任,他們不僅會非常挫敗,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對説真話有一種逃避的心理,甚至慢慢的會開始養成説謊話的習慣。
如果是有這種行為的家長們,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就不應該用自己的角度去評判孩子的行為,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觀察。並且,如果真的是不信任孩子而錯怪了孩子的話,事後一定要向孩子道歉,表達對孩子的肯定和信任。
如果孩子真的犯了錯,説了謊,那麼家長應該先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説謊。但是,不管説謊的原因是好是壞,家長們一定要嚴厲的批評説謊這一錯誤行為,讓孩子養成實話實説、誠實的好習慣。
三、家長在孩子面前吵架
相信很多父母都在孩子面前吵過架,家長們可能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所以就覺得無所謂。
但其實孩子的心理是非常敏感的,孩子雖然小,但其實心裏什麼都懂。如果長期在孩子面前吵架,那麼這樣一種緊張的氛圍,會讓孩子覺得在家中都戰戰兢兢,謹小慎微,慢慢的養成一種膽怯、孤僻的心理。
有些家長甚至會當着孩子的面打起來。那樣的話,孩子長期處在這種有家暴行為的家庭中,孩子很有可能也會養成家暴這樣一種行為,或者孩子會非常的害怕與人交流。
因此父母之間有矛盾,就應該避開孩子,成熟的解決關於大人之間的事情。如果家長們曾經有過在孩子面前吵架的行為,那麼事後應該及時彌補,比如説在孩子面前和好,並且與孩子好好的溝通,安撫孩子的情緒等等。
以上的三種行為是家長們比較常會做的行為。家長們可以自己反思一下有沒有曾經做過這樣的行為,如果有的話之後一定要儘量的避免。因為這些行為對孩子的心理是會造成極大影響的,並且還是負面的、不好的影響。
孩子的成長髮育很重要,家長們除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外,也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那麼,其實有很多的行為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們可以平時注意觀察孩子是不是有一些特殊的變化。並且要引導孩子,常常與孩子溝通,讓孩子説出心裏話,這樣才能及時的瞭解孩子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