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是大多數人都有的普遍認知。不管是動盪的時代還是和平的現世,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有能力和精力去經營自己的生活和事業,以及改變自己的命運。否則的話,人生的大多時候都要與病魔抗爭,也就沒有辦法再去想其他的了。
然而,儘管所有人都期待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但現實卻往往不如人願。特別是到了晚年的時候,身體機能下降,更是容易多災多病。比如季羨林就是如此。
季羨林早年家境貧寒,為了生存有過不少苦楚,後來是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獲得成長,直至取得常人望塵莫及的成就,才得以維繫好的生活。只是早年食不飽腹的日子到底給他的身體埋下了隱患,到了晚年的時候,他的身體狀況就變得更加不好了起來。
但季羨林卻沒有打算向疾病屈服,相反,他首創了“三不”養生術,極力想要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繼續投身到自己喜愛的事業當中。而他也成功了,後來更是平安地活到了98歲的高齡,成為了長壽的老人。
體弱多病
1911年,季羨林出生在了山東省清平縣一個農民家庭。與大多數同齡人不同,季羨林生來就體弱多病,常常虛弱得必須要躺倒在牀上。
可惜的是,因為家境貧寒,季羨林也只能吃到以高粱米為主食的一日三餐,而沒能另外補充有營養的食物,這使他營養不良的情況一直沒能得到改善,反而因為免疫力低下而一直處在接連生病的惡性循環裏。
六歲那年,離家去濟南投奔叔父、想要進私塾讀書的季羨林,又不幸地染上了天花。儘管後來保住了性命,卻也在經歷這一場大難後,身體迅速衰弱了下去。
到了青年時期,季羨林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背井離鄉來到了國外求學。家境不富裕的他沒能得到多少的盤纏,一日三餐都要儘量節制花銷,再加上在舉目無親的國外吃不到家鄉的食物,季羨林在備受思鄉之情的折磨中也失去了胃口,變得更加瘦弱。
後來回國發展了,胃潰瘍、哮喘病、冠心病、白內障等等,也隨着他的年齡增大,逐漸“找上了他”。
晚年的時候,季羨林甚至還患上了前列腺癌和膀胱癌,不得不長期接受治療。
對夢想的追求不消退
儘管從小到大一直體弱多病,季羨林卻從來沒有以此為理由,拒絕走出家門。相反,他在經歷諸多磨難下,逐步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身處戰爭時代的時候,季羨林仍牢牢記住自己的堅持,努力考入了清華大學,並拖着瘦弱的身體,在學生時期接連發表了十多篇散文,敲開了自己走向文學之路的第一道門。
而後來,在漫長的時間裏,在艱難的處境下,他一直都沒有消退過自己創作的熱情,筆耕不輟地寫下了許多的作品,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大多數時候,他都住在北大分配的房子裏,房間裏沒有精貴的傢俱,也沒有多少其他的物件。有的只是能夠維持他基本生活的東西,以及入眼可見的大量書籍。
為了能夠有更多的時間投身於文學創作,體弱多病的季羨林一直在想辦法逃過病魔的摧殘,使自己的身體條件能夠恢復到正常的情況。
為此,他自創了獨特的養生之道,那就是“三不”養生術。
“三不”養生術
想要讓身體變得健康或更加健康,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鍛鍊。季羨林想到的也是鍛鍊,但他的“三不”養生術第一術提出的,卻是“不鍛鍊”。
在當下浮躁的社會風氣下,很多人在鍛鍊的過程中逐漸遺忘了鍛鍊的初衷,更多時候都抱有了攀比的心理,甚至不顧自己的身體負荷,卻做超量的鍛鍊。這是季羨林所不看好的。在他看來,如果是這樣的鍛鍊,那不如“不鍛鍊”。
他提倡的鍛鍊不是這一種意義的鍛鍊,而是要根據自己身體狀況進行的適度鍛鍊。因此,晚年為了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他總是順其自然地出門散步,偶爾與朋友在附近閒逛,在放鬆的狀態下鍛鍊自己。
而適度的放鬆與鍛鍊,也讓他在思維上有了更多的靈感,即便是晚年的時候,也常常能夠文思泉湧,寫下不少的佳句。
除了“不鍛鍊”外,季羨林第二個提出的就是“不挑食”。在老年人羣體中,想要做到不挑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腸胃功能也在逐漸退化,老年人更是在這一基礎上,患上了很多的慢性病。
一方面出於治病的需要,很多老年人需要在飲食上忌口,另一方面又因為身體不舒適而胃口不佳,對食物越來越挑剔。而這樣的局面引發的結果就是身體可能會缺乏一定的要素,從而降低免疫力,使得更容易出現其他的問題。
因此,季羨林在自己的晚年生活裏,即使接連患上一些疾病,他也從不忌口,更不挑食。哪怕情況比較嚴重了,他也只是適當減少一些本該忌口的食物的攝入量,而不是絕對不吃。
但在飲食上,季羨林也有一些自己的傾向。雖然在很長的時間裏,他曾經因為貧窮而吃不上大魚大肉,但等到功成名就之後,他也沒有因為生活條件的改善而一直吃大魚大肉。相反,更多時候,他都只鍾情於粗茶淡飯。
而為了彌補之前身體的虧空,季羨林有的時候還會適度使用相應的補品,以此來補充身體缺失的營養。
除了“不鍛鍊”、“不挑食”之外,季羨林提出的最後一個養生術就是“不嘀咕”。
在錯綜複雜的人情社會里,每個人都可能有過放不下又忘不了的舊事,在胡思亂想中消耗了自己的精氣神。面對這種情況,季羨林的態度就是不糾結、不嘀咕。
儘管常年身體都不太好,季羨林都從來沒有像其他病人一樣把全副心力都放在對疾病的關注中,或者嘀咕自己的不幸。
在他看來,過分擔憂自己活不長久反而會真正傷害到自己的身體,因此他從來都是信任並配合醫生的治療,而從不胡思亂想,給自己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
而在晚年的生活裏,季羨林也一直在努力做到保持心態平穩。他對物質生活沒有多大的追求,很多世人渴望的名、利在他看來,都比不過活着繼續寫作。所以,除了在寫作上耗費心力之外,他都不去關心外界的紛紛擾擾,總是抓住重點,知足常樂。
生命的得失,他冷靜看待,人際往來,他也淡然處理,季羨林後來還在自己散文裏寫到,“要用一顆艱苦樸素之心去對待,坦坦蕩蕩”。
而他也是這麼做到的,所以他真正做到了“不嘀咕”,讓自己的心真正地靜了下來。這也是他能夠在無數個夜晚安然入睡,無數個白天精心寫作,並最終得以長壽的原因之一。
小結:
作為一個自出生以來就疾病纏身的人,季羨林在攻克人生關卡的時候,無疑要面對比大多數人更大的阻力。但在對追求夢想的渴望下,他盡力遺忘了這些傷痛,不斷地把精力從對疾病的關注轉移到學習和寫作當中。
晚年的時候,為了能夠有時間創作更多的作品,他還提出了“不鍛鍊”、“不挑食”、“不嘀咕”的“三不”養生術,讓自己的身心能夠得到更好的滋養,從而成為了能夠活到98歲的長壽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