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前些天,好友小玉經常提到的那家託管機構又出了一套關於“棉花糖實驗”的培訓課。這項棉花糖實驗一出,讓更多家長急不可耐,據説這個培訓課鍛鍊的是孩子的自控力,自控力是一個非常非常值得培養的能力,如果孩子能夠從小就接受這方面的培訓,那將來可真是不了得!不過,研究發現,似乎大多數家長對於“棉花糖實驗”並未真正的理解透徹,它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的神奇!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1、“棉花糖”實驗是什麼?

這項著名的實驗源於上世紀60-70年代,斯坦福大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所創的一系列關於孩童“延遲滿足感”和日後成功之間的關係的實驗。但是近幾年又流行起來的棉花糖實驗卻大多數只停留在淺層,對於其中真正的內涵沒有理解,導致很多實務中的家長們在育兒過程中走入了關於鍛鍊孩子自控力的超級大誤區。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棉花糖實驗

01首先在孩子們面前放一顆棉花糖,可以吃掉

02但是,如果堅持等待15分鐘就可以再獲得一顆棉花糖

這項實驗的結果是,30%的孩子能夠堅持等到第二顆棉花糖。而正是這堅持等待15分鐘的孩子,他們的“延遲滿足感”更強於其他的沒有忍耐15分鐘的孩子們,隨後再跟蹤調查研究後發現,這些堅持忍耐,控制的孩子成長後所面臨問題解決的能力,對人生的把握和成功的機遇都要更高於一開始就吃掉棉花糖的孩子。

這項結果出來後,引起軒然大波。一個孩子的延遲滿足感越強,他的自控力就越強,而自控力強就會成為更拔尖的人。不管是學校、教育界還是家長都對孩子開啓了所謂“延遲滿足”的養成培育。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2、“延遲滿足感”不等於延遲滿足

實際上,這項實驗起初只是為了證明一個人的延遲滿足感與成功之間有着更加緊密的關係,但並不是獲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可惜的是,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中,一個孩子是否擁有更強大的自控力成為了他將來是否能夠成功把握人生的衡量標準。

為了更早的讓孩子有自控力,家長們都做了哪些事呢?

曾經有個朋友説小時候他的媽媽總是喜歡帶他到玩具店逛,在鼓勵他挑選了自己最喜歡的玩具之後,突然告訴他“你要在這次考試中獲得前三名就可以獲得這個獎勵!”,這句話確實刺激了朋友的上進心,但是他的第一感覺卻是自己被“欺騙”了。從那以後,他的學習有所長進,但是對媽媽的信任卻大大降低。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現實中,這位朋友在生活中也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人,是一個情感上很難獲得安全感的人。

相信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給孩子畫餅充飢的父母不在少數,如果你怎麼怎麼樣,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獎勵,誤以為這就是在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感,卻沒有想到這樣做的結果不僅傷害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而且讓孩子對於喜愛的事物失去期待,害怕表達自己的喜歡,因為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告知:任何的喜歡之前都需要加上一個時間和努力的籌碼。

所以,家長一定要搞清楚延遲滿足感絕對不等於延遲滿足。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3、相信有“第二顆棉花糖”,等待才有意義

棉花糖實驗的真正教育理念不在於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父母需要讓孩子相信的是通過等待和努力,我們會得到第二顆棉花糖。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示,那些無法自控、享受當下的成年人通常在童年缺乏一個穩定、安全的家庭教育環境。根據羅切斯特大學教授Celeste Kidd的“進階版”棉花糖實驗,在與棉花糖擁有者建立信任感的前提下,棉花糖實驗才能真正的發揮它的效果,所謂的延遲滿足感才能夠真正的成為孩子自控力強度、抗壓能力、綜合素質的現實意義表達。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也就是説,如果父母長期在生活中不回應孩子的需求,會導致孩子失去對我們的信任和依賴,在情感上是極度不安全的狀態,這種狀態下,孩子即使當時按照延遲滿足的要求完成任務,在將來也會很難自控,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完全失去抗壓和控制情緒的能力。

只有首先給予孩子安全感,才能讓孩子獲得自控力。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4、家長如何正確看待“延遲滿足感”,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01安全、穩定的教育環境是成長關鍵

不管是什麼樣的教育理念,父母都要注意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給孩子一個安全、穩定的教育環境。例如,在希望孩子能夠在成績上有所進步時,請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在想要孩子的性格方面養成更加温暖陽光類型時,父母之間的感情是否和諧融洽,家庭氛圍是否温馨幸福。

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內心足夠強大的人,而不是一個內心世界隨時都在崩塌的弱者,首先就要給孩子情感上的安全感,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贅、負擔和壓力。你的愛和包容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逐漸成熟起來的定心丸,發揮着首要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02自我延遲滿足而不是成人延遲滿足

在關注孩子的延遲滿足感時,很多父母還有一個誤區,那就是強迫孩子完成成年人的延遲滿足而不是孩子自我的延遲滿足感。如何正確區分自我延遲滿足和成人延遲滿足,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孩子是否發自內心的希望達成滿足的結果,而不是父母所要求達到的結果。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如果延遲滿足感的最終獲得是父母,而不是孩子自己,那麼這樣與普通的命令有什麼區別呢?所以,在這一方面,父母一定要更加註重讓孩子自己驅動自己,讓他們對等待和忍耐的源動力是內心的真實渴望。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03不要用成年人的標準要求孩子自控

當然,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也表示家長要正確的看待這個研究結果。因為孩子在幼兒時期,大腦發育並不完全,如果強行的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感,孩子會非常抗拒,因為無法理解為什麼要等待,反而會讓親子之間的關係僵化。所以家長不要用成年人的標準要求孩子有一個強大的自控力,畢竟即使是成年人在一些非常想要達到的現實目標誘惑面前也是無法抗拒的,降低對孩子的期待,合理化的要求,給他們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在健康的、穩健的自控中成長。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總的來説,每個孩子都從懵懂無知到漸漸能夠把握自己人生少不了父母的悉心關懷和培育,安全的、穩定的家庭教育環境、關注孩子內心的需求、更多的耐心和包容都是我們需要不斷付出的,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成為自己將來最想成為的那個優秀、自控的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47 字。

轉載請註明: 棉花糖實驗告訴家長的東西,不止是讓孩子延遲滿足這麼簡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