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種食物!一家9口聚餐7人中毒死亡
受黃麴黴菌污染的糧食及食品不能食用!
受黃麴黴菌污染的糧食及食品不能食用!
受黃麴黴菌污染的糧食及食品不能食用!
(重要的事情説三遍)
10月5日,黑龍江雞西市雞東縣發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9人在家中聚餐時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湯子
疑似食物中毒,已致7人死亡。
據雞西市政府部門通報,10月5日,雞東縣興農鎮居民王某某及親屬9人在其家中聚餐,食用自制“酸湯子”引發食物中毒,製作“酸湯子”所用食材已在冰箱裏冷凍一年。
經公安機關對現場提取物檢測,未查出有毒物質,排除人為投毒可能。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
截至目前,這次食物中毒事件有7人經救治無效死亡,2人還在ICU搶救,現狀不太好。
黃麴黴毒素多來自於穀物、堅果中的黴變成分,
黃麴黴素毒性超砒霜68倍。
生活中,該如何避開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Aflatoxins,AFT) 是一類主要由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化學物質,被世界衞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一類致癌物。它的危害性在於對人及動物的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
黃麴黴毒素是迄今發現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強的真菌毒素,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致癌力是標準致癌物二甲基硝胺的75倍。 但好在黴菌產生的毒素量很低,只有嚴重黴變的糧食才可能會含有大量毒素,從而導致急性毒性。
除此之外,黃麴黴毒素還是一種100℃高温燙20小時都殺不死的“怪物”。
黃麴黴毒素主要存在哪裏?
黃麴黴毒素的產生源於黴菌的生長。當黴菌處於高温、高濕或與其它黴菌競爭的應激情況時,就會產生黃麴黴毒素。
首先,花生等變質發苦的堅果中最為常見。堅果的營養豐富,深受大家的喜愛,但儲存不當或放置時間過長,都易變質,變質的堅果中藏有黃麴黴毒素。
其次,筷子和菜板也是黃麴黴毒素的藏身之地。這兩樣東西是每個家庭廚房中必備之物,在使用過程中如果沒有及時做好清潔工作就會出現長毛的現象,這些物質就含有黃麴黴毒素。
另外,玉米、穀物、大米等糧食類食物中澱粉含量也較高,這些食物在儲存過程中如果濕度和温度不適合,也會引起食物黴爛變質,產生黃麴黴毒素。
如何預防黃麴黴毒素的污染?
第一,在選購食品時,特別是天然食品原料,要優先選購不含或少含黃麴黴毒素的優質原料,從源頭上杜絕一切潛在毒素隱患;
第二,在農作物在收穫、貯運過程要保持穀粒、花生、豆類及其它易染黃麴黴素的作物的外殼完整無損可有效地防止黴菌的侵染;
第三,購買堅果、花生、糧食等儘量選擇小包裝,按照要求儲存,注意保質期。使用前,打開包裝認真嗅一下味道,一旦有變味情況立刻扔掉;
第四,保持衞生,及時檢查自己家中儲存食物是否發生黴變,如有黴變食物。立即處理掉,不吃已黴變的食物,發現問題及時治療。
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
變質食物千萬別不捨得扔!
綜合 | 央視新聞、黑龍江日報、農業日報、百度百科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