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臂膀,是孩子成長的温暖港灣。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呵護下無憂無慮的長大,於是儘自己所能去照顧孩子,幫孩子打理日常生活。如果父母一直一昧的照顧,使孩子漸漸養成了依賴感,做什麼事情都離不開父母的照顧。
在幼兒園開園的第一天,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幕,剛上幼兒園孩子在教室內哭喊,要回家,要找媽媽。父母在門口看到,一直不忍離開。但是也有小朋友顯得很冷靜,明白父母會來接自己回家,覺得幼兒園是個新地方,感到很有趣,把書包放下,乖乖的坐在自己座位。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的差異,部分家庭比較注意孩子的獨立,孩子也顯得比同齡人更加懂事,對父母的依賴性小。
有一位幼師朋友給我講了這樣一個事情,同樣發生在開園第一天,有部分小朋友顯得很不適應,過了一會兒,哭鬧聲也伴着老師的勸導下漸漸的停了下來。但令朋友哭笑不得的發生了,有一名胖乎乎的男孩用手擦着鼻涕,兩隻水汪汪的眼睛哭得通紅,模樣甚是可憐,走到他的跟前,一臉委屈的説:“老師,我不會卸書包啊。”三四歲的孩子,怎麼會連書包都不會卸呢 ?
顯然是父母對孩子的照顧得太“過”了,什麼都幫孩子做,導致的後果就是父母離開孩子,孩子什麼都不會做,和同齡人的差距越來越大。隨着孩子漸漸長大,我們應該放手去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起牀後穿衣服,吃完飯後把碗筷放到廚房等等。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小事,卻對孩子的成長有着很大的幫助。
據研究顯示,95.4%成功的人都比其他同齡人擁有更強的獨立能力。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影響的將會是孩子美好的未來!孩子太過依賴父母,如何改善?父母應從三方面來着手!
1.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獨立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都可以自己照顧好自己。當孩子漸漸長大,我們應該適時地提醒孩子,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父母只能幫助,不能代勞。培養孩子從洗衣做飯等小事,再到職業選擇,婚姻等等,都應該有自己的想法。父母總有一天會老去,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為孩子的未來着想。
2.教給孩子有效的自理方法
俗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碰到的一系列問題,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孩子穿衣服時,告訴孩子應該先看衣服的正反,再怎樣把胳膊伸進去,把衣服穿端正。
3.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
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往往照樣學樣。在家裏,父母就應該樹立起榜樣來,父母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並且要時刻提醒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一理念。